2017年高考語文通關目標17:文言文的整體閱讀
王紱,字孟端,是無錫縣人。他博學多才,善于作詩,字寫得好,畫山水、木林和竹石,(技藝)高超稱絕一時。洪武年間,因牽累獲罪被發配戍守朔州。永樂初年,因為被舉薦,由于擅長書法在文淵閣任職。過了很久,升任為中書舍人。
王紱沒做官之前,和吳縣人韓奕是朋友,隱居在九龍山,于是自稱為九龍山人。對書法,往往用古人來要求自己。作畫不肯輕易下筆,但在游覽的時候,飲酒到了興頭上就會握著畫筆,在長廊的粉壁上盡情地揮灑。遇有用金錢來購買他的字畫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絕),或者閉門不接納,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貴的人他也不顧忌。有人勸說王紱(不要這樣),王紱回答:“大丈夫應該清楚自己所處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說的)這樣,重要的事情將會怎樣(處理)呢?”住在京城的時候,在月色之下聽到(有人)吹簫的聲音,就乘興畫了一幅《石竹圖》,第二天早晨,尋訪到那個人(把畫)贈給了他,那人卻是個商人。商人用紅色的毛地毯作為贈物,請求再畫一枝(竹子)配成雙幅,王紱要回先前的贈畫撕碎了它,退還了(商人)饋贈的禮物。一天退朝后,黔國公沐晟從后面喊王紱的表字,王紱沒有回答。同事告訴他說:“(喊你的)這個人是黔國公。”王紱回答:“我不是沒有聽到他的喊聲,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畫罷了。”沐晟跑過來趕上了王紱,果然用作畫的事來請求王紱,王紱對他(只是)點點頭而已。過了幾年,沐晟又來信(催促),王紱才為他作畫。過了不久說:“我的畫直接送給黔國公不好。黔國公的賓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為朋友的關系(把畫)送給平仲微,等黔國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這樣清高耿直,不隨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畫竹石,(名聲)低于王紱。他畫一枝竹子,價值白銀一錠,但是別人大多通過贈送給他禮物得到他的畫。夏昶,字仲昭,永樂十三年的進士,后改為庶吉士,歷任官職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張益,一起中的進士,都憑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畫竹子。后來,夏昶看到了張益寫的《石渠閣賦》,自己認為比不上(他),就不再作賦了。張益見到了夏昶所畫的竹石,(自己認為比不上,)也就不再畫竹子了。
2.(1)c(沖:要沖,交通要道)。(2)c(c項,結構助詞,的。a項,①代詞,代指買壁張氏園;②副詞,表反詰,難道。b項,①連詞,表目的;②連詞,表并列。d項,①連詞,表并列;②連詞,表轉折)。(3)d(“認為一個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祿,而應隱退于田園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買田終老”,有誤,從原文“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稱,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對張氏子孫的出仕與隱退都是贊賞的,題中只選取其中一個方面,因此屬以偏概全的錯誤)。(4)①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②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③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5)答案見譯文畫線句。(6)榮辱之大分筑安危利害之常體筑先義而后利者榮筑先利而后義者辱筑榮者常通筑辱者常窮筑通者常制人筑窮者常制于人筑是榮辱之大分也。
【參考譯文】
離開京師向東行,河水里卷著濁泥,道路上飛起黃塵,高坡田野蒼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來到汴水之北靈壁張氏家的園林。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繁華;高堂大廈,有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豐饒可以養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待來自遠方的賓客。我從徐州改知湖州,由應天府乘船,三天后到達張氏園亭。我坐著小轎來到他家門前,見到了張氏的兒子張碩。張碩請我寫一篇文章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