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史傳類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c.余眾偽降,盡坑之 坑:(被)活埋
d.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 簡:精簡
【解析】 d “簡”應為“挑選”之意。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
以勇氣聞于諸侯
b.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
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c.我未勞而彼已困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d.盡焚其谷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解析】 b a.以,介詞,因為/介詞,憑借;b.之,結構助詞,定語后置標志,意義和用法相同;c.而,轉折連詞,卻/并列連詞,又;d.其,代詞,他們的(袁運糧隊)/副詞,還是。
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3分)
救 右 則 擊 其 左 救 左 則 擊 其 右 使 敵 疲 于 奔 命 民 不 得 安 業 我 未 勞 而 彼 已 困 不 及 二 年 可 坐 克 也。
【答案】 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每斷對一處得0.5分)
4.從全文來看,你認為袁紹在與曹操的對抗過程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缺乏遠大的政治眼光;②速戰速決,急于求成;③多次不采納謀士正確的建議(不納忠言);④錯失良機。(每點1分)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斷曹公之鈔。(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袁紹(這才)后悔,他想讓太祖(曹操)把獻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就近接觸(天子和公卿百官),但太祖拒絕了他。
(2)北方(我們)的軍隊數量雖多,但戰斗士氣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軍隊,而曹軍糧食短缺、后勤物資供應遠不如我們。
(3)可以再派遣蔣奇另外帶一支軍隊在外圍(配合行動),以防備曹操的偷襲。
【參考譯文】
當初擁立皇帝并不是袁紹的意愿,等到(獻帝)逃到了河東,袁紹還是派遣部下潁川人郭圖前去朝拜。郭圖回來后勸說袁紹恭迎獻帝遷都鄴城,袁紹不同意。不久,太祖(曹操)迎接獻帝遷都許縣,(曹操)收復了河南一帶的土地,關中(諸州、郡縣)也都親附(曹操)太祖。袁紹這才后悔,他想讓太祖(曹操)把獻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就近接觸(天子和公卿百官),但太祖拒絕了他。建安五年,太祖親自東征劉備。田豐勸說袁紹襲擊太祖后方,袁紹以兒子有病來推辭,不同意。田豐以手杖擊地說:“遇到這樣一個難得的良機,卻因為嬰兒生病而錯失這個機會,可惜呀!”
袁紹渡過黃河,在延津以南地區修筑工事,派劉備、文醜去(向曹操)挑戰。太祖打敗了他們,斬殺了文醜,接著再戰并俘獲了袁紹的大將,袁紹軍隊大為震動。太祖回軍官渡。沮授又勸袁紹說:“北方(我們)的軍隊數量雖多,但戰斗士氣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軍隊,而曹軍糧食短缺、后勤物資供應遠不如我們。因此對曹軍來說速戰速決有利,可對我軍來說卻是打一場持久戰更有利。”袁紹不聽。指揮大軍進逼官渡,與曹軍交鋒,太祖軍隊沒有打贏,退回營地堅守。袁紹修造(多座)高樓,又壘起了高高的土山,(弓箭手)用箭射到曹營中。曹營中士兵都要持盾牌遮擋身體,大家都非常害怕。太祖于是制作了發石車,拋射石塊摧毀了袁紹修建的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