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 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陰:北邊(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b. 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c. 宜若有益而無損者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d.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b.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意境悠遠,余韻綿長。(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飲酒于斯亭而樂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廉 吏 盧 鈞 傳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元和四年進士擢第。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御、鎮國軍等使。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輳。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軍領市舶使,已一不干預。自貞元以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①;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藥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