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c.①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 ②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d.①太子數手書為之請罪 ②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鮑勛“守正不撓”的一組是( )①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 ②勛不敢擅縱,具列上③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 ④百僚嚴憚,罔不肅然⑤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 ⑥勛內行既修,廉而能施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鮑勛在文帝即位前曾在東宮任職,那時文帝就不喜歡鮑勛,后來鮑勛外出任職又拒絕了文帝的請托,就更被文帝厭恨。b.文帝要去游獵,鮑勛犯顏直諫,文帝怒而拒諫。獵罷歸來后,文帝卻又不得已提升鮑勛為右中郎將。c.文帝抓住私解孫邕一事,要泄私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張從重判刑,這使文帝十分憤怒。d.文帝不顧大臣們的請求處死了鮑勛,不久,文帝也死了,人們都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鮑勛嘆息和遺憾。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2)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3)莫不為勛嘆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踩點熱練】1.(1)b;(2)a;(3)c;(4)d;(5)①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②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并聞名后世。③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2.(6)c,驕:驕橫縱放;(7)b,a文中義:設法;現代義:做法。b過問別人的事。c文中義:士大夫;現代義:衣服和帽子。d文中義:中共和地方;現代義:中國和外國;(8)b,前“為”;動詞,做;后“為”:介詞,給,替。a兩個“則”都是連詞,表承接,就。c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折,卻。d兩個“與”都是介詞,和,跟。(9)d,③講盧鈞立法,⑥說盧鈞借口有病不管事而去游玩,都不能表現盧鈞“仁恕廉潔”。(10)b,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當地漢人、少數民族居民和政府官員的矛盾;(11)①他治理嶺南三年,在(任期屆滿)將要調離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幾千人到朝廷請求為他建立生祠(即為還活著的人建立祠堂,逢年過節去祭祀),給他刻石記功頌德。②監軍用州府的兵士進行抵抗,直到晚上,經過安撫慰問,那些騷亂的士兵才平靜下來。③盧鈞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職,事業有成,功績豐厚。3.(12)c,“直”是“訟”的目的,所以“直”應作“申冤”講。(13)b,兩個“遂”都是副詞,表承接,于是,就。a前“以”:連詞,表原因,因為;后“以”:連詞,表結果,以致。c.前“乃”:副詞,表承接,于是,就;后“乃”:副詞,表時間晚,才。d.前“其”;副詞,表希望語氣;后“其”:副詞,表推測語氣,大概。(14)a,③句表現陳寔剛正不阿,④句表現陳寔正直堅強,其他各句都表現了他的寬容大度。(15)b,陳寔沒有派各縣縣令處理此事,而是讓流民回到本地。(16)d,“富有預見性且善于保護自己”的分析不對,應說明陳寔寬容大度。(17)①我不入獄,眾人就沒有了依靠;②寧愿受到刑罰的制裁,也不愿被陳寔瞧不起。③訴訟的目的是為了求得申冤,拘禁了他們將到哪里去伸張道理呢?希望不要拘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