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而且因為一塊寶玉的緣故違背強大秦國的友好表示,這是不可以的。⑤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譯為“在”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至于泰安。(《登泰山記》)——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到達泰安。(2)連詞,和“而”有很多相似點,只是不能表示轉折①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相當于“而”“又”“而且”“并且”等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大凡(道路)平坦而且距離近(的地方),那么游覽的人就多;(道路)險要而且距離遠(的地方),那么到那里(游覽)的人就少。②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我和四個人拿著火把進入(洞內)。③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觀滄海》)——登上東方的碣石山,來觀看大海。④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諸侯因為公子有才能,又多門客,十幾年不敢派兵攻打魏國。⑤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譯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涓涓而流。(3)副詞,通“已”,已經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發現與肚子里綢子上寫的字,本來就已經覺得奇怪了。(4)復音虛詞①“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因此人們大多肯把書借給我。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我因此記下它,慨嘆酈道元的簡陋,并笑話李渤的淺薄。②“以為”,相當于“把……當作”;有時也可以作“認為”講,動詞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醫生就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用來當作自己的功勞。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廉頗藺相如列傳》)——我私下認為這個人是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5)動詞①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賢臣也不一定被任用。②以為,認為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我認為您替長安君打算的太短淺了。11.矣,yǐ語氣詞①用于陳述句末,相當于“了”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殽之戰》)——鄭穆公派人到客館查看,(發覺他們)已經裝好車輛,磨鋒利了武器,喂飽了戰馬了。②用于感嘆句末,相當于“啊”“呀”“啦”等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太不聰明了啊!③用于祈使句末,相當于“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您努力吧!我不能跟隨您前往了。④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頓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我曾經一天到晚的沉思默想,不如在片刻之內用功學習的收獲大。
12.因,yīn(1)用作介詞①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相當于“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