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起鋪墊(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寫“秋去冬來”,自然引出下文的“爐火”,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寫出了作者的感傷情緒,為下文寫“爐火”的意蘊預設了空間。
解析 在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了“秋去冬來”的景象,突出了寒冷,從而引出作者的寫作對象。
2.文中作者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三個詞語予以概括。
答:
答案 感傷(感傷之情)→感動(溫馨之情)→感奮(激昂之情)
解析 要了解作者的感情需通讀全文,第一自然段寫了秋去冬來的感嘆,第二至五自然段寫了享受爐火的溫馨,第六自然段以后寫了從爐火得到的感觸,要有活力。
3.第四、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寫“爐火”?請簡要賞析。
答:
答案 這兩段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冷暖對比突出了爐火帶給人的溫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氣我是摸透了”,爐火像“明眸”等擬人、比喻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爐火的喜愛之情,表現出爐火對作者的特殊意義。
解析 第四自然段寫白天的爐火,給“我”安慰和喜悅,第五自然段則寫了夜間的爐火,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4.文中寫了“爐火”,為什么還寫“火箱”“篝火”?請分析作者的寫作用意。
答:
答案 這樣寫可以豐富“爐火”的意蘊。“火箱”和“篝火”不僅給人帶來溫暖,還給人以啟示與希望、力量和勇氣,從而深化了主題,也使行文富于變化。
解析 作者重點寫的是爐火,然后回憶了以前上私塾時,在冬天帶的銅“火箱”,想到在曠山大野中圍在篝火邊取暖的情景,豐富了爐火的意蘊。
5.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懷舊”?為什么?
答:
答案 不是。文章有懷舊情緒,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藝術地揭示了“爐火”帶給人的溫暖與活力、希望與勇氣,表明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解析 這篇文章寫了自己喜愛爐火的原因,以及由爐火得到的啟示,使人昂揚向上。
十八、(07天津)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雪野里的精靈
李存葆
東坡居士面對邈遠天昊,蒼茫坤輿,曾浩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真正體味出這兩句話的奧義,是在多次晉謁了一棵巨樹之后。
那是莒縣城西定林寺中的銀杏樹。它蒼勁蔥郁,主枝周逸旁出,狀若碩大無朋的蓮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時,頓被一種強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懾,所征服,所溶解。它那騰游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黃謝綠的頑強,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