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復習文言文考點專題教案
a.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b.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c.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d.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解析】 b 根據句末標志詞“也”和名詞(隨、少師)作主語來判定。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楚武王準備攻打隨國,假意派了薳章去隨國談判。作為外交禮節,隨國也派少師來楚營談判,楚武王采納斗伯比的建議故意在少師面前示弱。b.在對待神、人的問題上,季梁更重視人的作用,他認為君王應該致力于農事,發展生產,教化百姓。如此,百姓和睦,神靈也自然就會降福給他們。c.文章以“季梁”為中心,先借敵人之口道出季梁,又借少師的愚蠢來反襯,末尾又點出“隨侯懼而修政”和“楚不敢伐”,展現了季梁的沉毅、睿智。d.從文章來看,春秋時期,宗教神靈在人們的思想中已經不占主導地位,所以隨侯在聽了季梁的勸諫后,馬上加強了政事!窘馕觥 d “宗教神靈在人們的思想中已經不占主導地位”理解有誤。從文章來看,隨侯認為只要用很多好祭品來祭祀神,就能取信于神,得到神靈的佑護,這足見神靈思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再從季梁的勸諫過程來看,亦不能看出。7.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1)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他們則由于害怕而聯合起來對付我們,所以難以離間他們。(2)百姓,是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王先安定好百姓,然后盡力奉神。(3)現在百姓各存一心,鬼神也缺乏主人,君王雖然獨自祭祀豐盛,這又能有什么福分呢?【參考譯文】楚武王侵犯隨國,派薳章去求和,駐軍在瑕地等候消息。隨國人派一位少師主持和議。斗伯比對楚王說:“我國在漢水以東不能達到目的,(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充軍隊,整頓武器裝備,用武力逼迫別國,他們則由于害怕而聯合起來對付我們,所以難以離間他們。漢水以東的國家,隨國最大,(如果)隨國自高自大,必定拋棄(周圍的)小國。小國(與隨國)離心,這是(符合)楚國的利益。少師很自大,請把我們的軍隊裝扮成疲弱的樣子來助長他(的驕傲)。”熊率且比說:“(隨國)季梁在,(這個辦法)有什么用?”斗伯比說:“這是用作以后的打算,少師是會得到他們國君(寵信的)!背蹙统啡ゾJ軍隊,而(以老弱士卒)來接待少師。少師回去,請求追擊楚軍。隨侯準備答應他。季梁阻止隨侯說:“上天正授予(天命)給楚國,楚軍(做出)的疲弱姿態,大概是要引誘我們。君王急什么呢?下臣聽說過小國能抵抗大國,(是由于)小國有道而大國邪惡。所謂道,就是對百姓忠心,對神靈誠信。在上面的人想到有利于百姓,這就是忠心;祝史用真實的言辭祝禱神靈,這就是誠信,F在百姓挨餓而君王放任私欲,祝史假報(功德)來祭告神靈,下臣不知道(這樣的小國)怎么能(抵抗大國)!彪S侯說:“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壯,祭祀的谷物也都豐盛齊備,怎么不能使神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