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3
(2)下片的末四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歷來為人所稱道。試簡要分析詞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你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超過100字)
答:
答案:(1)詞人想到美人于“月橋花院,瑣窗朱戶”的住處獨居,虛度青春年華,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無人能至,自己當然也無從寄相思,思戀之情十分殷切。
(2)抒發了詞人的無限愁思。詞人連用三個比喻,以“煙草”、“風絮”、“梅雨”三個意象合成一幅江南暮春煙雨圖,這樣寫,將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轉化為可見、可聞、可觸、可感的客觀景物(或: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而且形象地表現出閑愁的無處不在及無法排遣(或:有力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愁思)。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①,諳②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 ①敧(qī):傾斜。②諳:熟悉。
(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愁”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
(2)該詞主要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1)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在詞的開頭,詞人通過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圍,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真珠”兩句及“月華如練”句,極寫遠空皓月之澄澈,營造出空寂、凄涼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達出秋夜離人的相思之愁。
(2)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殘燈明滅枕頭敧”與上闋中“月華如練”形成對比,室外月明如晝,室內燈昏如滅,兩相映照,突出室內寂靜、凄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