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新聞閱讀指南復習
“媽媽,對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當天,休克的孫偉華醒來后,看到坐在床邊的母親,艱難地吐出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孫偉華的眼睛已經腫得睜不開了,他又小聲對母親說:“媽媽,你幫我把眼睛扒開,讓我看一下。”聽到這里,母親已淚流滿面。
兩位民警救人受傷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市民自發(fā)趕到醫(yī)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脫離危險期,不能探視,他們就在過道里不斷張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日,記者在醫(yī)院搶救領導小組的,臨時會議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籃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來的。事發(fā)小區(qū)的30多位居民執(zhí)意要見兩位民警的家屬,在醫(yī)院大門口被攔了下來,最后只好派了幾位代表。“他們是英雄。要不是他們倆,我們小區(qū)要遭殃了。這樣的警察,我們需要!”小區(qū)居民唐業(yè)華說。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脫下制服,他就是個孩子啊!”一位市民這樣說。
我以前對民警了解不多,他們不要命地去救人,讓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兩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復!”市民們用各種各樣的話語表達對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1.文章第一段說“那是我有生以來看到的最偉大的背影”,結合全文,分析這樣說的理由。
(1)這個背影將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人格升華到極致;(2)這個背影將警察面對危險毫不退縮以及關鍵時刻視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職業(yè)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話作為文章的三個小標題,試分析這三句話分別表現(xiàn)人物怎樣的心理,作者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
“里面還有人,快去救人”:關鍵時刻,孫偉華考慮更多的不是個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生命,群眾的利益。
“我還能不能上班?”:表現(xiàn)兩位民警對警察職業(yè)深深的熱愛。
“媽媽,對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為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還讓母親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親的理解,寫出了一個兒子的孝心、愛心。
好處:言為心聲,人物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語言作標題能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英雄的偉大人格。
3.文末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表達對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麗的風景,這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時代心理?
(1)體現(xiàn)對“救死扶傷,助人為樂”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認可與頌揚;(2)呼喚從英雄身上體現(xiàn)出的職業(yè)道德。
閱讀下面的報道,完成1—4題。
追尋青藏鐵路精神
唐 宋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之際,上千名中外記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開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紗。一位在美國定居的華僑特意飛回祖國買票,她要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坐首趟列車翻越昆侖山,去感受文成公主當年進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來自昆侖。”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昆侖山被尊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河源昆侖,是炎黃子孫不可磨滅的情結和象征。在綿延50m多年的浩瀚歷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這種歷盡艱險的探索,是對地理方位的考察,對神話傳說的驗證,更是對民族之根的探求,對理想精神的追尋。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極”,青藏鐵路矯若游龍,飛舞于世界屋脊。建設青藏鐵路過程中錘煉的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精神,鐫刻在地球之巔,激蕩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世界上穿越凍土區(qū)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橋……青藏鐵路建設者以科技創(chuàng)新挑戰(zhàn)世界極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青藏鐵路被國際社會譽為“可與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沒有雄厚的國力,沒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鐵路的人間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