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核心閱讀復習
(三)猛將
1.夏侯惇,字元讓。性情剛烈,武功高強。一生隨曹操征戰無數次,殺敵建功,最得曹操歡心,出入和曹操共駕一輛馬車,而且可以不經通傳,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曹操死后,曹丕稱帝,夏侯惇被封為大將軍,數月后病死。
2.夏侯淵,夏侯惇族弟,與曹操本是同族,勇力過人。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淵一直追隨曹操左右。曾隨曹操作戰,戰功較多。與劉備漢中作戰時,被老將黃忠用計襲殺。
3.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曹操起兵時與曹仁一起加入。在滎陽之戰中,曾救過曹操性命。曹丕即位后,任魏國衛將軍等職。
4. 曹仁,曹操堂弟。善用兵,多謀略。曾跟隨曹操攻陶謙、呂布、張繡,并多次立功。與周瑜、馬超、關羽交戰時,失誤不多,是曹操手下能獨當一面的大將軍。官拜大將軍等。
5.張遼,字文遠。先為丁原部下,后歸附董卓,董卓死后,張遼又帶兵投靠了呂布。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劉備打敗,最終歸附曹操。孫權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隊八百余人守城,奮勇突擊,大破吳軍。吳軍一聽見張遼的名字,便人人膽寒,連吳國小兒夜間啼哭,一聽說“張遼”二字便不敢哭了。后在伐吳軍中病逝。
6.張郃,早先為袁紹手下大將,官渡之戰后歸曹操。有勇有謀,能征善戰。諸葛亮伐魏時,他率兵追趕,被諸葛亮用伏兵射殺于木門道中。
7.許褚,因勇猛,軍中外號“虎癡”。原在家鄉組織族人抗擊亂軍,曹操討伐黃巾何儀時,歸順曹操。曾裸衣惡斗馬超。后漢中之戰護糧,因醉為張飛所敗。為曹操征戰各地,曹操死后不久許褚亦病逝。
8.徐晃,原為楊奉部將,時值漢獻帝被李傕、郭汜劫持,保駕立功。后歸附曹操,深得曹操喜愛。曹仁守樊城時,徐晃前往救援,不因與關羽有私人友誼而廢公事,仍舉斧與關羽大戰八十余回合。孟達于新城謀反時,司馬懿調徐晃急行軍趕往新城,誅殺孟達,反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后死去,享年五十九歲。
9. 典韋,使一雙鐵戟,勇猛過人。曹操與張繡交戰時,典韋駐守曹操大寨,奮力迎敵,終因鐵戟被盜,受圍中箭而死。在這一戰中,曹操的長子和侄子也都戰死了。事后,曹操親自祭奠,痛哭失聲。他對眾將領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10. 于禁,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后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繡、袁紹的戰事,因戰功拜將軍。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孫權奪取荊州后,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11.司馬懿(179—251)
字仲達,早年為郡小吏,是曹操帳下謀士之一,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后協助曹丕代漢,出謀五路伐蜀,嶄露頭角,在曹丕病逝前成為顧命大臣。曹睿繼位后,主動請纓去防御魏國西部,因蜀國馬謖的反間計一度被廢,后再啟用。熟悉兵法,多智謀,善于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雙方互有勝負。殺孟達,占街亭,逼諸葛亮冒險上演“空城計”。多次死里逃生,上方谷賴天降大雨,逃過一劫。從此閉門不戰,堅決防守,直到諸葛亮去世。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受曹爽排擠。后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次年司馬懿病逝。死后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