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核心閱讀復習
5、趙云(156—229)
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后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于當陽長坂坡,趙云六進六出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云領軍護衛,后攔江截救阿斗。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后拜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6、馬超(176—222)
蜀國五虎大將第四位。字孟起,出身于涼州豪強家庭。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后,領兵為父報仇。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于潼關,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后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后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驃騎將軍。后病死,享年五十六歲。
7、黃忠(145—220)
蜀國五虎大將最后一位。字漢升,最初在劉表屬下任中郎將鎮守長沙攸縣。關羽攻長沙時,城破被困,降了劉備。劉備平荊南四郡后,隨其進取四川,常打先鋒,勇冠三軍。劉備取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用計斬曹軍大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封為征西大將軍。220年,黃忠中箭病逝于伐吳營中,享年七十五歲。
8、劉禪(207—271)
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后繼位于成都,稱帝時十七歲,世稱“后主”。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政。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9、姜維(202—264)
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奪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時歸附蜀漢。公元234年,諸葛亮逝世后,他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地整頓軍馬安全撤退。費祎死后,他總攬軍權,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決心完成前人未竟事業統一天下。直到劉禪投降,西蜀滅亡后,他還想利用鐘會復興蜀漢,最后自殺身亡。
三、吳國篇
1、孫權(181—252)
十五歲被舉為孝廉、秀才。公元2XX年其兄孫策遇害,孫權承父兄之業,重用周瑜、魯肅等人,順曹操,絕袁紹,君臣齊心治理江東。后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奪取荊州,將其妹嫁與劉備。攻打合肥,與張遼戰,大敗而回。后與曹操聯合,任命呂蒙、陸遜等人為將,殺關羽占領荊州。公元2XX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于彝陵大敗劉備。公元229年,曹丕死,孫權正式建立吳國,稱帝,都建業。公元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2、周瑜(175—201)
字公瑾,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后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進攻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后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享年三十六歲。
3、魯肅(172—217)
字子敬,少有大志,輕財好施。周瑜曾請魯肅資助軍糧,魯肅慷慨幫助。周瑜感激不已,遂結為知己。在周瑜的引薦下歸附孫權。孫權非常器重魯肅,與他“合榻對飲”,議論時事。赤壁大戰時,魯肅首先向孫權提出了“聯劉拒曹”的戰略方針,并出使劉備處,促成孫劉聯盟。周瑜病逝,魯肅被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扎在江陵。公元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