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上述三層意思之間也有個嚴密的推理過程。這三層意思不是平行的。分號以前的第一層意思是分號以后的第二層和第三層意思的推理的總的出發點,因果推理的語言標記是“所以”。分號以后這個推論本身又是一個推理。第二層意思既是第一層意思的推論,又是第三層意思的依據,這個因果推理的語言標記是“因而”。
在世界著名演講中,恩格斯的這篇演講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乍一看,通篇語言都極其尋常;細一讀,感到在普通的詞語之中,有著高超的藝術形式,以及由這一形式所表現出的熾烈情感、偉大思想。在此,我們僅從修辭藝術的角度,對這篇演講進行一些分析。
拈連。演講一開始就說道:“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此段文字中有兩處用了拈連手法。前者是“思想家停止思想”,以主、賓語的同詞同意拈連,委婉地說出馬克思逝世的消息;后者是“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先用兩個“安”字同意拈連,接著又用“睡著了”進行同詞轉意。此處的修辭手法既為下文做了鋪墊,又準確地反映了期望馬克思永遠活著的心情。
借代。恩格斯說:“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此處用視覺上的“空白”,形象地說明了馬克思偉大一生的結束,對偉大事業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使語句頓生活意。在講到無產者對自己偉大導師逝世的哀思時,演講者又用沙俄流放革命者的“西伯利亞礦井”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開發區“加利福尼亞”來借代世界各地,生動地表現了廣大地區的千百萬戰友對馬克思的悼念之情。
比喻。演講者將剩余價值理論的發現,比做黑暗之后猛見光明的“豁然開朗”,而先前人們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這就把發現這一理論的劃時代意義準確而又生動地告訴了人們。說到各國政府和一切資產者爭先恐后地誹謗馬克思時,恩格斯指出,這位無產階級的巨人對此“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這樣一個恰當的比喻,便將馬克思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遞進。通篇演講使用遞進手法之處甚多,且處處恰到好處。歷數馬克思的重大發現時,演講者說:“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一進一退,十分自然地突出了馬克思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總結馬克思一生的實際革命活動時,演講者又說:“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這里明退實進,再次點明了馬克思功蓋天下的地位和作用。演講結束時,恩格斯以十分委婉的語氣斷言:“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一禮貌而樸實的語言,以轉折遞進的方法,中肯含蓄地頌揚了馬克思階級立場的堅定和道德品質的崇高。
尋常的語言、平易的風格和藝術的組合,使這篇演講具有了不同尋常的表現力。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一演講作為了解馬克思的經典文獻,看來是極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