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必修一
議疑、點撥、釋疑:
本文寫作上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點面結合。
本文既有對包身工悲慘遭遇的概括介紹,對包身工群體形象的簡略描寫,如作者在記敘中集中寫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個場面,這面上的記敘與描寫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勞動狀況,又有對“蘆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動描寫,作者以“蘆柴棒”為例,通過“發燒”“生病”被“抄身”等細節描寫,寫出了包身工奴隸般地“被榨完殘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為止”的悲慘命運。“小福子”遭到“拿摩溫”和“東洋婆”毒打懲罰的描寫,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3、探討一下,本文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
(分小組交流、探究。)
示例分析:
⑴ 精確的數字──顯示報告文學真實性的特征:
這篇作品用了許多數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舉例:
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被罵作“豬玀”的人。(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擁擠程度。)
包身費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聽天命,先付包洋十元。……“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板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二百三十塊錢了!(表明剝削的驚人程度。)
單就這福臨路的日本廠子講,一九○二年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后,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用兩組數字前后對比,證明了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完全是殘酷壓榨剝削包身工造成的。)
⑵ 生動的語言──顯示報告文學文學性的特征:
朗讀第1、2自然段。
明確:
① 精煉簡潔,形象鮮明:
作品開頭寫到“一個穿著和時節不相稱的拷綢衫褲的男子”在吆喝著女工們起床,只用一句話寫他的穿著,抓住了特征,表現了他的身份,也流露出了作者的憎惡感情。經過一陣吆喝,女工們忙著起床了,工房就象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那男人虎虎地向起身得慢一點的人踢了幾腳,回轉身來站在不滿二尺闊的樓梯上,向樓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來?懶蟲!等太陽上山嗎?’”這里寫這個打雜快速的連續動作,寫他踢人時用了“虎虎地”這個狀語,十分逼真地表現了這個兇暴的流氓本相,語言十分簡潔,而又形象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