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譯注
【譯文】
他們的子孫世代領受俸祿,奢侈豪富,出門時輕車肥馬,春風得意。 朝廷還詳盡確實地記載他們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傳后世。
磻溪①伊尹②,佐時阿衡③。奄宅曲阜,微旦④孰營。
【注釋】
①磻(pān)溪:指姜太公呂尚。呂尚在磻溪釣魚,遇文王,拜為太師,輔佐周武王滅商。
②伊尹:原為有莘(shēn)氏女的陪嫁奴隸,商湯用為小臣,后來任以國政,輔佐商湯功滅夏桀。
③阿衡:商朝官名,相當于宰相。《詩·商頌·長發》:“寮維阿衡,左右商王。”,則是專指伊尹。
④旦:周公姬旦。
【譯文】
周武王磻溪遇呂尚,尊他為“太公望”;伊尹輔佐時政,商湯王封他為“阿衡”。周成王占領了古奄國曲阜一帶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輔政哪里能成?
桓公匡①合,濟弱扶傾。綺②回漢惠,說③感武丁。
【注釋】
①匡(kuānɡ):正,糾正,端正。
②綺(qǐ):綺里季,商山四皓之一。漢惠帝做太子時,漢高祖想廢掉他另立太子。呂后用張良的計策,厚禮迎來商山四皓,使他們與太子相處。漢高祖看到惠帝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
③說(yuè):傅說。傅說原是傅巖搞版筑的奴隸,殷高宗武丁夢見了他,便畫相訪求,找到以后,用為宰相。
【譯文】
齊桓公匡正天下諸侯,都打著“幫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號。漢惠帝做太子時靠綺里季才幸免廢黜,商君武丁感夢而得賢相傳說。
俊乂①密勿,多士實寧。晉楚更霸,趙魏困橫②。
【注釋】
①乂(yì):治理,安定。
②橫:連橫。戰國時,蘇秦說(shuì)六國聯合拒秦,史稱“合縱”。張儀主和拆散合縱,使六國一個個服從秦國,稱為“連橫”。由于連橫,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政策,首先打擊趙、魏,所以說“趙魏困橫”。
【譯文】
賢才的勤奮謹慎,換來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晉文公、楚莊王先后稱霸,趙國、魏國受困于連橫。
假途滅虢①,踐土會盟。何②遵約法,韓③弊④煩刑。
【注釋】
①假途滅虢(guō):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虞侯因不聽宮之奇的勸諫而遂使晉國在滅掉虢國之后也被晉國滅亡。
②何:蕭何,漢高祖丞相。《史記蕭相國世家》說他“以文無害”,“奉法順流”。《漢書刑法志》說他收拾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這里大意是說蕭何輕刑簡法。③韓:韓非。《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李斯、姚賈毀謗韓非,勸始皇“以過法誅之”。過法、煩刑,都指苛刻的刑法。
④弊:作法自弊。
【譯文】
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晉文公在踐土召集諸侯歃血會盟。蕭何遵奉漢高祖簡約的法律,韓非慘死在他自己所主張的苛刑之下。
起翦頗牧①,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注釋】①起翦(jiǎn)頗牧: 起:白起;翦:王翦;頗:廉頗;牧:李牧。
【譯文】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用兵作戰最為精通。他們的聲威遠揚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遠流傳在千古史冊之中。
九州禹跡,百郡秦并。岳宗恒岱①,禪主云亭。
【注釋】
①岱(dài):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岳”。
【譯文】
九州之內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全國各郡在秦并六國后歸于統一。五岳以泰山為尊,歷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禪禮。
雁門紫塞①,雞田②赤城③。昆池④碣石⑤,巨野⑥洞庭。【注釋】
①紫塞(sāi):北方邊塞,這指長城。
②雞田:西北塞外地名。
③赤城:山名,在浙江省天臺縣北,為天臺山南門。《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赤城霞舉而建標。”
④昆池:即昆明滇池。
⑤碣(jié)石:河北樂亭縣東,今沉入渤海。
⑥巨野:古湖澤名。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北五里。
【譯文】
名關有北疆雁門,要塞有萬里長城,驛站有邊地雞田,奇山有天臺赤城。賞池赴昆明滇池,觀海臨河北碣石,看澤去山東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曠遠綿邈①,巖岫沓冥②。治本于農,務茲稼穡③。
【注釋】
①綿邈(miǎo):連綿遙遠的樣子。
②巖岫(xiù)沓(tà)冥(míng):岫,山洞;沓,眾多、重疊;冥,昏暗。
③稼穡(jià sè):種植和收割。泛指農業勞動。
【譯文】
中國的土地遼闊遙遠,沒有窮極,名山奇谷幽深秀麗,氣象萬千。把農業作為治國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種與收獲。
俶①載②南畝,我藝黍稷③。稅熟貢新,勸賞黜④陟⑤。
【注釋】
①俶(chù):開始。
②載:從事。
③黍稷(shǔ jì):黍,指植物名。亦稱“稷”、“糜子;稷,植物名。我國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說為不粘的黍。又說為高粱。
④黜(chù):貶職,罷免。
⑤陟(zhì):晉升、獎勵。
【譯文】
一年的農活該開始干起來了,種植著小米和黃米。收獲季節,用剛熟的新谷交納稅糧,莊稼種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賞賜,種得不好的就要受到處罰。
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
【譯文】
孟子崇尚樸素,史官子魚秉性剛直。 做人要盡可能合乎中庸的標準,必須勤勞謙遜,謹慎檢點,懂得規勸告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