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譯注
聆音察理,鑒貌辨色。貽①厥②嘉猷③,勉其祗④植⑤。
【注釋】
①貽(yí):遺留。②厥(jué):他的。③猷(yóu):計劃、謀劃。④祗(zhī):恭敬。
⑤植:立身于不敗之地。
【譯文】
聽人說話要審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 要給人家留下正確高明的忠告或建議,勉勵別人謹慎小心地處世立身。
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林皋①幸即。
【注釋】①皋(gāo):水邊的高地。
【譯文】
聽到別人的譏諷告誡,要反省自身;備受恩寵不要得意忘形,對抗權尊。如果知道有危險恥辱的事快要發生就退隱山林,還可以幸免于禍。
兩疏見機,解組誰逼。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譯文】
漢代疏廣、疏受叔侄見機歸隱,有誰逼迫他們辭去官職呢?離君獨居,悠閑度日,整天不用多費唇舌,清靜無為豈不是好事。
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欣奏累遣,戚謝歡招。
【譯文】
探求古人古事,讀點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雜念,自在逍遙。輕松的事湊到一起,費力的事丟在一邊,消除不盡的煩惱,得來無限的快樂。
渠荷的歷①,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蚤②凋。
【注釋】
①的歷:光彩爛灼的樣子。②蚤(zǎo):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譯文】
池塘中的荷花開得多么鮮艷,園林內的青草抽出嫩芽。到了冬天枇杷葉子還是綠的,梧桐一到秋天葉子就凋了。
陳根委翳①,落葉飄搖。游鹍②獨運,凌摩絳霄。
【注釋】
①翳(yì):遮蔽,掩蓋。② 鹍(kūn):“鹍雞”,古書上指象鶴的一種鳥。
【譯文】
老樹根蜿蜒曲折,落葉在秋風里四處飄蕩。只有遠游的鯤鵬獨立翱翔,直沖布滿彩霞的云霄。
耽讀玩市,寓目囊①箱。易輶②攸③畏,屬耳垣④墻。
【注釋】
①囊(nǎng):口袋。 ②輶(yóu):一種輕便的車子。
③攸(yōu):所。 ④垣(yuán):矮墻,也泛指墻。
【譯文】
漢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戀于讀書,眼睛注視的全是書袋和書籍。換了輕便的車子要注意危險,說話要防止隔墻有耳。
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厭糟糠。
【譯文】
平時的飯菜,要適合口味,讓人吃得飽。飽的時候自然滿足于大魚大肉,餓的時候應當滿足于粗菜淡飯。
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御績紡①,待巾帷房②。
【注釋】
①績紡:泛指紡紗,績麻諸事。即紡績。②帷房:內房。
【譯文】
親屬、朋友會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應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務,盡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紈①扇圓絜②,銀燭煒煌。晝眠夕寐,藍筍象床。
【注釋】①紈(wán):很細的絲織品。②絜(jié):“潔”之書面語。
【譯文】
圓圓的絹扇潔白素雅,白白的蠟燭明亮輝煌。白日小憩,晚上就寢,有青篾編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接杯舉觴①。矯手頓足,悅豫且康。
【注釋】①觴(shāng): 酒杯。
【譯文】
奏著樂,唱著歌,擺酒開宴;接過酒杯,開懷暢飲。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樂又安康。
嫡①后嗣續,祭祀烝②嘗。稽顙③再拜,悚懼恐惶。
【注釋】
①嫡(dí):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正妻。
②烝(zhēng)嘗:《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yuè),夏曰禘(dì),秋曰嘗,冬曰烝。”《說文》鄭注:“此蓋夏殷之祭名,周則春曰祠,夏曰礿。”此以“烝嘗”代指四時祭祀。
③稽(qǐ)顙(sǎng):屈膝下拜,以額觸地的一種跪拜禮,表示極度的虔誠和感謝。
【譯文】
子孫一代一代傳續,四時祭祀不能懈怠。跪著磕頭,拜了又拜;禮儀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誠。
箋①牒簡要,顧答審詳。骸②后想浴,執熱愿涼。
【注釋】①箋(jiān):文書、書信。 ②骸(hái):身體。
【譯文】
給人的書信要簡明扼要,回答別人的問題時要審慎周詳。身上臟了就想洗個澡,捧著熱東西就希望它有風把它吹涼。
驢騾①犢②牲,駭躍超驤③。誅④斬賊盜,捕獲叛亡。
【注釋】
①騾(luó):騾子。 ②犢(dú):小牛,泛指牛。
③驤(xiānɡ):馬抬起頭快跑。④誅(zhū):殺死,鏟除。
【譯文】
家里有了災禍,連驢子、騾子,大小牲口都會受驚,狂蹦亂跳,東奔西跑。官府誅殺盜賊,捕獲叛亂分子和亡命之徒。
布射遼丸①,嵇琴阮嘯②。恬筆倫紙③,鈞巧任釣④。
【注釋】
①布:呂布。呂布轅門射戟(jǐ),為劉備、紀靈和解。遼:宜僚。善于彈丸。
②嵇(jí):嵇康。善彈琴詠詩。 阮(ruǎn):阮籍。能嘯。
③恬(tián):蒙恬。晉朝崔豹《古今注》說蒙恬開始用兔毫竹管做筆。倫:蔡倫。《后漢書》記他開始創造性的用樹皮,麻頭,破布等來造紙,人稱“蔡侯紙”。
④鈞:馬鈞。三國時人,巧思,曾作指南針和龍骨水車。任:任公子。事見《莊子·外物》。
【譯文】
呂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彈丸,嵇康善于彈琴,阮籍善于撮口長嘯。蒙恬制造了毛筆,蔡倫發明了造紙,馬鈞發明了水車,任公子善于釣魚。
釋紛利俗,竝①皆佳妙。毛施②淑姿,工③顰④妍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