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經(jīng)典學案
小小說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作者也學得神似。開頭不漏聲色地設(shè)置懸念,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謎底慢慢揭明。原來作者是想通過憨娃與他周圍眾多人物的比較,傳達一個這樣的主題:人性中的那份善良和真誠,在一個不起眼的人身上得到了自然完美地體現(xiàn);而周圍眾多的人物身上卻負荷著人性中難以抹去的自私和鄙俗。而這一主題的傳達,離開了前后的抑揚,就失去了應(yīng)有的魅力。
七次認識
第一次認識她是在XX年9月3日。那時剛開學,同學們輪流做自我介紹。她站在講臺上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第二次認識她是在XX年9月17日。我在一家小飯館吃飯,她坐在我旁邊。她理了發(fā),比以前漂亮了許多。吃完飯后,我才發(fā)現(xiàn)她早已走了。付錢的時候,老板告訴我,他已經(jīng)替我付過了。
第三次認識她是在XX年國慶節(jié)。全校放假,我離家遠,需要等車,而且經(jīng)常一等就是幾個小時。那天,她陪著我等了整整四個小時,陪著我說笑。她的牙齒潔白而整齊,笑起來臉上露出動人的酒窩。
第四次認識她是在XX年10月24日。那天夜里,朋友過生日,我喝醉了酒,一個人在街道上東搖西擺。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突然摔了一跤,想爬起來,但渾身無力。酒醒后,我才發(fā)向自己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護士小姐告訴我,是一個女孩凌晨兩點多的時候背著我來的,現(xiàn)在她就坐在我對面的病房里,兩腿紅腫,至少一個星期不能下床。我忽然想到,我醉倒的地方距離醫(yī)院整整12里路呀。
第五次認識她是在XX年11月16日。那天下著大雨,我住在校外,又沒有帶傘,就淋著雨往家的方向走去。沒走多遠,她跑了過來,把手中的傘遞給了我。我沒有接,我們倆就這樣沉默了幾分鐘。突然,她把手中的傘朝馬路中間扔去:“你不打,我也不打!”那是我第一次見她生氣,眉頭緊鎖,呼吸急促。
第六次認識她是在XX年3月22日。學校正在舉行運動會,我獨自漫無目的地在操場上踱著。她突然以極快的速度向我撲過來,將我撲倒在地。她臉色蒼白,呼呼地喘著氣,但卻依然微笑著。
“不要傷悲,友誼長存。”這是她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因為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一根標槍不偏不倚地穿過了她的心臟,鮮紅的液體渲染了一切。
第七次認識她是在XX年3月25日。參加她的葬禮時,我才知道她叫王潔,冰清玉潔。(719字)
【點評】昆生之文,我已經(jīng)拜讀再三,總有奇思妙想,讀完不由人不擊節(jié)稱賞。
這次更讓人感到意外,“七次”與“認識”搭配,似乎邏輯不通,但讀完文章,又理通情順,此其一妙。其次,這兩個詞搭配,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體現(xiàn)了認識的不斷飛躍與深化,可見思維之深刻(發(fā)展等級),此其二妙。再次,由第一次到第七次,人物由形到神,步步加深,層層推進,直至結(jié)尾,人物刻畫與主題揭示同步進行,省去了許多筆墨,此其三妙。
同齡人的作品,特別是身邊的才子、才女的篇章,更有助于同學們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希望大家好好品讀。
小杰
我叫小潔,今年二十二歲,長得白白凈凈,一表人才(這是姐姐教我這么說的)。三歲那年,一場高燒,我就成了如今這般模樣。在我們這個偏僻的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我的爺爺,因為父親教給我最多的就是這個稱呼,而我會喊人家的也是這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