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科普科幻作品復習
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因此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要有具體目標,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濕地可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通過收割再利用或沉積的方式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營養鹽,這是分散和凈化工農業及生活污水的有效辦法。作為鳥類或魚類棲息地的濕地,其生態保護要特別注意保持自然狀態下的“原型”狀貌。以水文調節為目的的濕地建設,重在加強濕地的滯水能力。為人們提供旅游休閑場所的濕地建設,則更應重視優美環境的營造。當然,各類濕地生態的構建在承擔主要功能的同時,完全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的有機融合。
6.下列對“濕地”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濕地指長期被靜止或流動的水體覆蓋的地域,如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濕地中的人工濕地有水庫、渠道、水田、塘堰等,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
c.濕地通常被認為是指水域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只是對濕地的一種狹義理解。
d.濕地中的水體與濕地的其他組成部分難以分割,共同構成了濕地整體的生態系統。
【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對“濕地”的定義是:“濕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擁有靜止或流動的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水域。”a項中“長期”與文中“長久的或暫時”的表述有誤。其它項敘述與文中信息相符。
【命題思路】該題主要是考查科技文“關鍵詞語或概念的理解”。a項錯誤屬于故意混淆概念特征,丟棄信息,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7.下列對“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人類生存發展休戚相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環境獨特的濕地,為許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家園”,也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
b.自然資源豐富的濕地,是人類的“衣食父母”,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所有物資,如食物、飲水、能源等。
c.生態系統完善的濕地,就像一塊天然“海綿”,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將水慢慢排出。
d.生物構成多樣的濕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轉化有毒物質,因而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答案】b
【答案解析】b項中“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所有物資”的表述有誤。文中的相關意思是“濕地提供的動物產品,如魚蝦等,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等。“所有”一詞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命題思路】這道考題主要是考查對文章信息把握的準確度。尤其是在信息把握和篩選過程中,既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縮小范圍。凡是在轉述文章信息時,對選項里邊的“部分”“有時”“全部”“所有”之類的詞,要特別小心,否則就容易在上邊犯錯誤了。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濕地面積的銳減,將會對與之相關的生態系統安全構成威脅,帶來嚴重的后果。
b.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平衡,從而導致濕地生態功能的減弱。
c.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整體性,上游濕地生態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
d.各類濕地生態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必須要有具體的目標。
【答案】a
【答案解析】b項中“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平衡”的表述不準確,文章中“過度捕撈、采挖濕地動植物”,擴大了判斷范圍。 c項“上游濕地生態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中的“必然”太過武斷,原文的準確表述是“上游濕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積,濕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是強調“濕地蓄洪功能下降” d項“各類濕地生態功能完全不同”言過其實,原意是 “ 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因此濕地生態的恢復和重建要有具體目標,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