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科普科幻作品復習
3.文章內容
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看似作者少年時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閱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并沒有落入一般的少年立志的常規俗套。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科學工作者的優秀素質的端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4.科學精神
課文三個主要部分,并不是簡單地敘述作者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秀科學家最為重要: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的存在;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戲”,也是人生的“境界”;科學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最終只能浮躁不已,達不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
三、 高考備考
科學小品是科普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的門類,科學性是科學小品文的基石。所謂科學性,不僅是指科學小品中要傳播科學知識,還要“宏揚科學精神、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 。
科學小品具有文學性。它充分利用各種文學手段,使科學變成一種“易為公眾接受”的興味盈然的東西。它用故事形式、對話形式、閑適淡雅類散文小品的形式來談科學,將科學內容、對象人格化、故事化,通過各種擬人化手段賦予無生命意義的物或無人性價值的動物、植物以人性、人情,從而將原本刻板、深奧的科學原理用故事形式生動地表現出來。
文學性是科學小品的靈魂。一位科普作家說過,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科學,只有枯燥的敘述。很多科普作家善于運用民諺、俗語或歷史典故,旁征博引,借題感興,烘托情趣,比附象形,渲染文采。他們的科學小品往往從一個具體的可感的質點出發,給人以動態的概念,而這種生動靈巧的機智源于科學論證的雄辯性、邏輯力量的延伸性以及知識的準確性、引用文字的規范性。
科學小品運用形象思維方式生動、形象地闡述科學道理。在詞匯用語方面科學小品努力用形象的、動態的感受性強的詞語來取代抽象的詞匯。它也像文學體裁一樣無拘束地使用嘆詞、語氣詞等虛詞和迭音詞、象聲詞、兒化詞等,以獲取摹擬神態、加重語氣、強化感情的語言效果。它也利用詞語轉義和連用同義詞等使表達更加活潑、變動而富有感情色彩。在句式選用方面,科學小品更繼承了散文瀟灑自如、靈活多變的特點,偶句、奇句、長句、短句、復句、單句等變幻多姿、自然天成,大大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此外在修辭手段方面科學小品幾乎能運用文學體裁中能見的所有的方式,這無疑會給語體帶來許多生動和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