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科普科幻作品復習
興高采烈: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態上的雪、粒雪(nēvē)或冰的損耗。或指物體消失、融化。
2、《宇宙的邊疆》
朝氣蓬勃: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出人意料:意料:事先對情況與結果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
氣勢磅礴:廣大無邊。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川流不息:河流。息:停止,停下。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來來往往、連續不斷。
與世隔絕: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3、《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間,撒手人寰指離開人間,即死亡。
畏葸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四、 文學常識
1、科普文就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小短文。科普文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傳播到社會當中,使之為公眾所理解,用以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力,并使公眾有能力參與科技政策的決策活動,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的也把它稱之為科學小品文。
科學小品文也稱知識小品或文藝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借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筆法來寫,寓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使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獲得科學知識。科學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語言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讀這類文章能活躍思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很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2、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他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他是《超越愛因斯但》(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和《超弦導論》諸書的作者。在過去的XX年里,他還是廣播電臺每周一次一小時科學節目的主持人。
【精題精練】
1.(09•湖北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數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建設數字海洋,就是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實現海洋信息化。在科學家們看來,數字海洋是通過立體化、網絡化、持續性的全面觀測海洋,獲取海量數據來構建一個虛擬的海洋世界。它能夠將海洋化學、生物、物理等要素數據變成人類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過對當前海洋景觀的直接表達和對未來海洋場景的預測、預現,促使人類對海洋開發利用的方式更趨合理。
(2)數字海洋建設由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一是數據立體實時和持續采集。對海洋的立體觀測包括空間觀測,即利用各類遙感新技術,對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的海洋特性進行全面觀測;海面觀測,即由海面觀測網對海洋實行全天候觀測;海底觀測,即由海底工作平臺等智能終端組成海底觀測網,對海洋深處的各種海洋要素數據進行精確而持續的采集。現代網絡技術和能源技術使得這種立體觀測能夠長時間持續進行。二是信息網格集成。數字海洋通過網格技術協同數據采集、集成信息處理、統一運行計算,使網絡上的所有資源合力工作,從而完成傳統方式無法完成的海洋活動中的各種復雜計算,建立功能強大的各種應用與決策模型,實現對海洋的深入精確認識。三是知識綜合應用。不同用戶對海洋信息的需求和應用不盡相同。建設完整的數字海洋體系,必須在海量信息集成平臺上,搭建公共性強、綜合性廣、功能齊全的基礎海洋信息服務平臺和產品開發的綜合應用平臺,按照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實現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統一開發、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標。不同用戶既可從中獲取各自所需的專業信息,又可根據自身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二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