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二輪復習跟蹤測試:文言文閱讀
⑶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譯文: 。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予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8.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b.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責怪
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
d.而無物以相之 相:互相
9.選出加點詞作第一人稱代詞的一項
①則或咎其欲出者
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③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④其孰能譏之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的游蹤是先游前洞,再至后洞,后洞未至盡頭而與四人俱出。
b.這兩段,前段主要敘述游洞過程,后段生發(fā)議論,過渡自然,條理清晰。
c.第二段議論旨在強調(diào):在決定成功的“志”“力”“物”三個要素中,“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d.第二段文字,說理清楚、完備而透徹。文筆簡潔,語言凝練。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