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快速解題與規范答題技巧點撥
作者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從多個角度表達,以渲染環境氣氛,加深讀者的印象。如XX年高考題,作者從微雨、帆重、鳥遲、海門深、浦樹遠,從遠景、近景等角度反復地表達詩人的送別之情。
5.注意分析詩歌的意境
要特別注意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弄清作者是通過哪一些景物來構成一個什么樣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題,作者用“湖光秋月兩相和”、“白銀盤里一青螺”來勾畫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6.注意環境的渲染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通過環境描寫來調動讀者的情緒,使讀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響,接受作者的觀點或情緒。如1998年高考題,作者用了草徑、荒園、動云根等物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李凝幽居圖,使我們情不自禁地贊美李凝居處的僻靜。
7注意用曲的特點
詩詞用曲,曲有反常,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明月明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是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是以無聲來反襯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渭城朝雨邑yi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樂人之景,可它卻引出了“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心之情;而“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傷人之景,引出的卻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之情。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7.注意語句表達
5
語言表達可從三個角度講。
(1)從整體上說我們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還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等都要注意。
思考:如1995年的高考題是何手法?XX年春季高考題突出特點是什么?
提示:一波三折,動靜結合。
(2)從句子的角度我們要注意一些修辭方法。修辭方法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主題,強化情感表達,常見的如比喻(“白銀盤里一青螺”)、象征、襯托(春季卷以動襯靜)、雙關(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講自己為什么偏愛菊,其實是對菊的品質的贊美,而贊美菊,其實又是贊美人)。其他還有比擬、夸張、通感等都要注意。
思考:XX年春季卷用的何種修辭手法。
提示:表面上講“蟬”,其實是講人。
(3)從詞語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賞用詞的明確、精當。
常見問題有詞性開拓,如“應是綠肥紅瘦”,綠不能肥,紅也不能瘦,肥、瘦本無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這里別具新意,形象、貼切;謂語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還有謂語,但如果加上“像”一類的動詞,上下文之間的聯系就太緊密了,原詩本要表達一種飄蕩的感覺,一加動詞就失去了這樣的感覺;
倒錯的因果關系,如“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易水給人一種悲壯的感覺,不是從過去一直到現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結的情感,換句話說,是因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種“水寒”的感覺。
(三)表達
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
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如”請分析《鳥鳴澗》(XX年春季高考題)一詩春山月夜圖”這樣的一個題目,我們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閑”、“花落”,到月出后“鳥鳴”這一過程中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