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的內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二)
郭倪調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陳孝慶等作后援。命令畢再遇用四百八十個騎兵做先鋒攻打徐州,到了虹地,遇到郭、李的士兵負傷敗回,問他們,回答說:“宿州城下有大水,我軍不利,統制田俊邁已被敵人捉住。”畢再遇領兵緊急前往,駐扎在靈壁,遇到陳孝慶屯兵在鳳凰山,將帶兵返回,畢再遇說:“宿州雖然沒有取勝,但是兵家勝敗無常,怎么能這么快挫傷自己的銳氣!我奉招撫的命令攻打徐州,經過這里,寧可死在靈壁北門外,也不能死在南門外。”碰巧郭倪發信給陳孝慶,讓他班師撤軍,畢再遇說:“郭、李兩軍潰敗,敵人一定追趕,我們應當伏擊他們。”金軍果然用五千騎兵分兩路追來,再遇讓敢死隊二十人守住靈壁北門,自己領兵沖入敵陣。金人看見他的旗幟,喊到“畢將軍來啦”,于是逃跑。各路軍馬離開靈壁,畢再遇獨自留下沒動,估計大軍走了二十多里,就火燒靈壁。諸將問他:“夜間不點火,今天白天點火,為什么?”再遇說:“夜間能照見虛實情況,白天看不見煙塵,他們已經敗逃不敢追趕,軍隊就可以安全行進,沒有危險了。你們哪里知道軍隊前進容易而撤退困難啊?”
金兵七萬屯駐楚州城下,三千人守衛淮陰的糧食,又載著三千船糧食停泊在大清河中。再遇謀劃說:“敵人比我軍多十倍,難以用武力取勝,可以用計打敗他們。”于是派統領許俊抄小路前去淮陰,夜間二更天銜枚到了敵營,各自帶著火潛入,藏在五十輛糧車間,聽到哨聲點火,敵人驚慌逃走,活捉了烏古倫師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從武信軍節度使任上辭官。去世時,享年七十歲。被追任太尉,后又追任太師,謚號忠毅。
專項訓練(二)
一、
1、:b.(b項的“以”是“表目的連詞,來”的意思)
2、:d.(第①句和③句所敘內容都是一般行為,沒有反映出他倨傲特異的性格特征)
3、:b.(a項“玩世不恭”不當,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無所作為”在文中也明確信息。 c項“反襯袁逢、羊陟不計私嫌、愛才薦才的高尚品格”不當,寫袁逢、羊陟是為了襯托傳主趙壹。 d項中“故作倨傲“不當,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裝出來的。)
4、⑴
(趙壹)依仗有才能而對人傲慢,被鄉里人排斥。(恃,為,各1分;句子不暢,酌情扣分)
⑵幾百個主計吏都叩頭伏在庭院中,沒有誰敢向上看一眼。(定語前置,補出介詞“在”,莫,各1分;句子不暢,酌情扣分)
⑶趙壹認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來借勢顯揚名聲,就每日到羊陟門上(求見)。(以,非……無足以,乃,各1分;句子不暢,酌情扣分)
參考譯文
趙壹字元叔,是漢陽郡西縣人。體態魁梧,身高九尺,胡須美,眉毛濃,看上去非常高大俊美。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被鄉里人排斥,于是寫了《解擯》一文。……
漢武帝光和元年,趙壹被薦舉為郡上計官員來到京城。這時司徒受理上計吏事務,幾百個上計吏都叩頭伏在庭院中,沒有誰敢向上看一眼,只有趙壹拱手作揖而不叩拜。袁逢見此頗感詫異,就讓身邊官吏去責問他,說:“地方郡里來的上計吏對三公行揖禮,這是為什么?”趙壹答道:“從前酈食其拜見漢王劉邦,只作揖,現在我對三公作揖,為什么競感到奇怪呢?”袁逢就恭敬地提起衣襟掖在衣帶間走下堂來,拉著趙壹的手,請他坐在上座,于是向他詢問西縣的事情,袁逢非常高興,回頭對在座的考績官員說:“這位是漢陽人趙元叔,朝中大臣沒有超過他的,我請求在諸位中為他設一個座位。”滿座官員都注意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