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一教案文言文閱讀(散文)
——我看那岳州的優美景色,全在一個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滕王閣序》)
——我年少無知,卻榮幸地親逢這盛大的宴會。
讀音二:shēng
(1)動詞,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鴻門宴》)
——沛公經不起多喝酒,不能親自來告辭。
(2)副詞,盡,完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寡人之于國也》)
——如果按照一定的季節進入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就用不盡了。
70.識,讀音一:shí
(1)動詞
①懂得,知道
識眾寡之用者勝。(《謀攻》)
——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勝。
②認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同樣是淪落天涯的人,相見何必一定要曾經互相認識?
③識別,覺察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聽出了(焦仲卿)馬叫的聲音,急忙穿著鞋子出來迎接他。
(2)名詞,知識,見識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問說》)
——除了“學”,沒有辦法發現疑問,除了“問”,沒有辦法增加知識.
讀音二:zhì,通“志”
(1)名詞,標記,記號
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記王忠肅公翱事》)
——(王)公拆開大氅,拿出珍珠交給他們,(當初)封裝的記號還和原來一樣。
(2)動詞,記住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于是笑著對蘇邁說:“你記住了嗎?”
71.使,shǐ
(1)動詞
①命令,派遣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
——懷王命令屈原制定憲法。
②叫,讓
試使斗而才。(《促織》)
——試著讓它(同別的蟋蟀)咬斗,結果獲勝.
③主使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記》)
——這時憑著大中丞的身分作蘇州巡撫的是魏忠賢的心腹,逮捕周順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
④使喚
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人人都能夠像使喚奴仆一樣使喚他.
⑤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宮賦》)
——致使天下的人,口里不敢說,心中卻充滿了憤怒。
⑥出使
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頗商相如列傳》)
——您實在找不到人的話,我愿意捧著寶玉前去出使。
(2)名詞
①使命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荊軻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寬容他一下,讓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②古代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我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③使者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派一個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刻(派人)捧著寶玉來了。
(3)連詞,假使,如果
使人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假使人們所憎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還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72.是,shì
(1)形容詞,正確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實際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遠,已經覺悟到現在退隱是正確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了。
(2)動詞
①認為……正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問說》)
——認為自己正確,別人錯誤,這是世俗人的共同的毛病。
②是,表判斷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問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