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一教案文言文閱讀(散文)
4.表并列,譯為“和”、“與”。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若定】心中有數,從容不迫。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
【若何】怎么樣。①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①車后若干遞送夫。
8.【所】
難點講析: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在“恣君之所使之”一句里,“使”字后面已經有代詞“之”,而前面又有“所”字,這“所”字該怎么理解?答:“使之”的“之”字指代長安君,“所”在動詞“恣”的后頭,必然是名詞,充當“恣”字的賓語。而“所”字在古代有時可當“意”講.因此,“恣君之所使之”可譯作“任憑您的意思派遣他(長安君)”。
(一)名詞,處所,地方。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③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①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③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④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①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②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為……所】“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②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③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子•五蠹》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④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