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一教案文言文閱讀(散文)
③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從那里了解燕王?
④識別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呢?
⑤交游
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報任安書》)
——所以斷絕了和賓客的來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讀音二:zhì
通“智”,名詞,智慧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xué)》)
——君子廣泛的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會只會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111.致,zhì
(1)名詞,意態(tài),情趣
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芙蕖》)
——這樣我在花沒有開放的時候,就已經(jīng)先享受到無窮的優(yōu)雅情趣了。
(2)動詞
①送達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jié)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傳》)
——寧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統(tǒng)帥想要結(jié)交討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軍中。
②表達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
——他思念國君,振興楚國,想要挽救危局使國家富強起來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來。
③招來
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竊符救趙》)
——招來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家中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看。
⑤到,達到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
——然而秦憑借著小小的土地,達到了萬乘兵車的實力。
⑥使,致使,導(dǎo)致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東南飛》)
——她的品行沒有偏差,哪里料想?yún)s使您不喜歡呢?
(4)形容詞,精細
案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漢書•嚴延年傳》)
——檢查他裁斷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詞,盡,極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
——張衡擅長研制機械巧妙的東西,特別在天文陰陽歷法的研究方面極盡心思。
112.質(zhì),zhì
(l)動詞
①抵押,作抵押品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于是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國去做人質(zhì)。
②詢問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送東陽馬生序》)
——我站著陪侍在老師的跟前,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2)名詞
①抵押品。指作為保證的人或物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一定要以長安君為人質(zhì),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質(zhì),資質(zhì)
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不是天生資質(zhì)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注罷了。
③質(zhì)地,底子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永州的野外出產(chǎn)一種奇異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紋。
④通“贄”,古時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
——就命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把豐厚的禮物獻給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國。
⑤通“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請罪,那還許僥幸能夠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