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fù)習(xí)教案
流水
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抒發(fā)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而產(chǎn)生的煩憂和愁苦。
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這些詩歌都寫出了不同內(nèi)容的愁緒。
因水的柔和清冷,還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從側(cè)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江水可表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fā)展趨勢等多義。
寒鴉:衰亡、凄楚、哀婉
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雍陶《蟬》:“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愁苦類:舟、湖、長亭、灞陵(橋)、鏡、燈(燭、蠟、炬)、沙漠、古道、落日、寒風(fēng)、冷雨等。多傳達離情別緒、思鄉(xiāng)懷遠、孤寂落魄的凄涼悲傷孤獨惆悵之情。
杜甫《夔州歌》:“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心若風(fēng)。”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鏡》:“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杜牧《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六、詩文天天背——
山居秋暝
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寂的終南山剛下了一場雨后,秋天的黃昏時候降臨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樹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流淌。
竹林里傳來喧鬧聲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荷葉搖動是打魚的漁民下船了。
任憑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還是可以居留在這里。
登 高
杜甫
原文: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fēng)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dāng)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旅 夜 書 懷
杜 甫
原文: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
拂岸的微風(fēng),搖曳的細草,高高的桅桿,孤獨的夜和飄泊的客舟。
低垂的星辰襯托出原野的廣闊,跳動的月影伴隨著江上的波濤向東奔流。
難道是真的文章給我?guī)砹嗣暎是年老多病才使我的官職終歸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