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三、詞語天天識
《論語》中的成語
1、【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會的教條之下束縛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義”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后》)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示例】“他真是一個~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示例】老師講的這些話,~,就是讓我們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學習。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5、【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島之國,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古國,~?(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說足下誠~。(唐•韓愈《與崔群書》)
〖附注〗孔子在美善關系問題上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看法。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這里孔子首次將美與善區別開來,看到了美與善的矛盾性。他認為,美不同于善。因為從善的觀點看是完滿的東西,從美的觀點卻可能是不完滿的。美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盡善”并不等于“盡美”。但是孔子又認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雖然能給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須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內涵,才有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他主張既要“盡美”,也要“盡善”,美與善要實現完滿的統一。孔子這一思想對后世的文與道、華與實、情與理等問題討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8、【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