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無所有,縱使大禹重生,亦當束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
3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示例】
40、【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當仁不讓于師。”【示例】人家罵小弟魚肉鄉(xiāng)愚,這句話仔細想來,在小弟卻是~。(《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該做就做【近義詞】義不容辭、理所當然【反義詞】推三阻四、臨陣脫逃
41、【有教無類】類:類別。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有教無類。’”【示例】他的教書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朱自清《經典常談•諸子第十》)
42、【禍起蕭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fā)生禍亂。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出處】《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示例】不照這么辦法,恐~,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民國演義》第八十回)【近義詞】同室操戈、蕭墻之禍、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引民間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義詞】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43、【血氣方剛】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處】《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楊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歲,新拜中軍戎御之職,~,未經戰(zhàn)陣。(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回)
44、【色厲內荏】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的窘態(tài)。(葉圣陶《英文教授》)【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近義詞】外強中干、虛有其表【反義詞】表里如一、名副其實
45、【道聽途說】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示例】方之《內奸》:“我要對黨對同志負責,即使嚴赤、楊曙是內奸,我也該對他們負責,不能把~都寫上。【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近義詞】小道消息、捕風捉影、海外奇談、齊東野語〔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xiāng)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出處〗《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反義詞】言之有據、有根有據、言之鑿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