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19)文學作品閱讀
XX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16)
文學作品閱讀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3.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5.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教學重點】
1.根據上下文推斷含義深刻的概念;根據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語境義;根據作者的觀點理解重要概念的隱含義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語句
3.根據試題要求對原文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
4.研究文章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內在聯系
5.理清順序,抓住要點,從具體語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內容,能概括段落中心、歸納內容要點、概括全文中心
6.在整體閱讀中通過審讀標題、尋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點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 評講結合
【教學課時】
本專題共6課時。其中講讀課3節,練習課2節,講評課1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散文閱讀
近年來,以散文為閱讀材料檢測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題目,成為高考主觀閱讀的必考題,且在分值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閱讀的規律、技巧,對于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提高文學素養,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開拓。這個“言”也就是命題者選中的句子,要理解這個句子,當然離不開文章的上下文語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語言往往有著多義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點,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這個“點”連及語境這個“面”,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去挖掘、領會這個句子所要表達的深刻含意和豐富感情。如XX年高考全國卷ⅱ第17題:文中所說的“光與影的對比”具體指什么?文章寫馬纓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題,就需要聯系《馬纓花》材料的有關內容。這篇文章以“馬纓花”為題,通過馬纓花新舊時代的對比,通過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態度的變化。結合原文內容可知,作者用“光”與“影”來分別比喻如今長在陽光下的馬纓花和昔日長在庭院里的馬纓花。對于兩種馬纓花,作者都喜歡,畢竟昔日的馬纓花給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馬纓花則更加可愛。答案:(1)“光與影的對比”是指新舊時代馬纓花的對比;“光”中的馬纓花長在陽光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影”中的馬纓花長在陰森凄苦的深院里,給苦悶寂寞的作者以心靈的慰藉。(2)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作者通過寫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出心情和生活態度的變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關系的處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將物擬人化,賦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風貌;或通過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把情完全融合在寫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過來,賦予人的情感。根據這一特點,高考題目就常從景入手,要求領會作者的感情這一角度命題。如XX年高考四川卷第15題:文中描述了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道題就是要考生通過對景的感受去體會作者蘊于其中的情。此題簡要歸納“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難度不大,只需要鎖定原文《我愛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應從寫景、抒情兩方面來組織答案,此外還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關鍵句,它對下面的具體描述有著領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試步;(2)春天溫柔,生機盎然;(3)夏天明媚,夕陽輝煌;(4)秋意漸深,秋荷搖曳。作用:(1)具體表現了什剎海景色之美;(2)表達了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