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19)文學作品閱讀
1.文章以“絕唱”為題,有什么深層含義?(4分)
2.作者寫“殘荷”之前依次寫了對荷花綠葉、紅花的美的認識,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3.作者說”這滿塘殘荷才是圓明園荷池的絕美之處”,他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6分)
4.結尾段作者寫道:“只要精神上擁有關,便誰也摧毀不了你的美。有些時候,越是摧毀,便越是美麗,存在就是力量。”請聯系全文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4分)
五、(18分)
1.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殘荷擁有最獨特的美,是勝過色與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華;(2分)
②荷花的枯梗殘葉和圓明園的斷墻,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征,是一種不屈的沉默,這樣的存在是至美,是“絕唱”。(2分)
(每個要點2分)
2.①作者寫自己否定綠葉紅花為‘最美”的認識過程.留下懸念,引發讀者的興趣,為下文寫殘荷的美做了鋪墊;(2分)
②前后的不同描寫也形成了對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對殘荷之美的贊美之情。(2分)
(每個要點2分)
3.①殘枝斷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蓮蓬組成了各種神秘而美麗的圖案;(2分)
②殘破枯敗蘊藏著自信和孤高,表達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征,遠勝于紅紅綠綠的俗美、迎合季節的庸美;(2分)
③殘枝敗葉里蘊含著生命復蘇吐綠的自信與可能。(2分)
(每個要點2分)
4.①綠葉紅花的美隨時而逝,斷梗殘枝在風雨時光的摧毀中“高高聳立”“高懸”“高舉”,以這樣的存在顯示著自信、孤高,顯示著力量。(2分)
②圓明園只剩斷壁殘垣,一段抗爭的歷史卻無法摧毀,它持續提醒、鼓舞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著不屈的力量。人也應該追求精神上的經過磨礪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壯美的精神情操。(2分)
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夜色中的喃喃囈語
劉海建
夜涼如水。
很久沒有在凌晨還依窗而立。
這幽暗微冷的靜謐中,沉睡在心底的夜來香,不知何時悄然綻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語說出她散發了怎樣的香氣,只是那美,早已將我的感官擊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歲月,它的美麗淳樸常常讓我不忍去回憶,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給弄壞了。真的,它是用最簡單的游戲法則構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獎勵圓滿了一個個碩大的夢想——那當真是一段不能復制的奢侈時光。
那個時候,最讓伙伴們垂涎三尺的冰棍兒,頂多也就一毛錢一根,卻能把我們小小的心窩,塞滿大堆大堆的快樂。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躍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誰堆的雪人最大,比誰滾的雪球最結實,那個年紀的孩子,都還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風吹起時那就更妙了,最先脫去棉衣的那個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跑回家中,央求著母親幫自己換上春衣,雖然在多數時候都不會得逞。秋天我們就去林子里撿樹葉,或者做成書簽,或者用膠水在白紙上制作樹葉拼圖。其實伙伴們的手藝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會嘰嘰喳喳地評出一個最棒的第一名。
毫無線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時愛聽的那首歌:從前有個傳說,傳說里有你有我,我們在陽光海岸生活。有些夢不做不可,有些話一定要說……
那時,我好像還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朧地感到,那歌聲中有一片陽光燦爛的海灘。那個時候的自己,似乎離現在已經過于遙遠,連記憶都已變得陌生。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個飛揚跋扈的青春,還有灑脫不羈的成長:懵懂、單純、執著、狂熱、無所顧忌,愛做多多的夢,愛想多多關于未來的事,愛扒著地圖用手指在上面游來游去,告訴自己以后要到這里,還要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