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文化經典閱讀題易誤點與對策
對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福建高考已設置三年!胺治龈爬ㄗ髡咴谖闹械挠^點態度”的簡答題一直延續?紤]到翻譯的難度過大,XX年高考改07、XX年的翻譯題為單項選擇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相信XX年高考對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將繼續維持單選和簡答的形式。從答題情況看,考生的解答存在明顯的易誤點。有必要對此作一番分析并思考相應的對策。
一、易誤點分析
一、單選題易誤點
﹝一﹞讀不懂文字的“字面義”致誤
弄懂文字的“字面義”是理解文本內容的“第一關”,很多考生文言翻譯能力偏低,無法較準確地把握關鍵詞句的“字面義”而過不好這“第一關”而致誤。
【例1】﹝09福建高考卷﹞8..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僮釉唬骸袄铫偃蕿槊馈癫惶幦,焉得知?”(《里仁》)
、谧釉唬骸暗垄诓还拢赜朽彚!保ā独锶省罚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鄰:親近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環境對人的道德修養有重要影響,要謹慎選擇。理想的居處應當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擇“仁”而處,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對自己仁德的養成很有助益。
c. 選擇與仁德為鄰,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如不這樣,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會有志趣相同的人來親近他。
【答案】c
【誤點點示】本題主要從“環境”和“效果”角度考查“仁德和人關系”的理解:人應居住在有仁德的環境里;有仁德的人不孤單,人緣好。c選項對選段①的理解,錯在“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這里“知”被譯成“知道”,且不說這種翻譯透露的反面意思不能與前面的正面意思匹配,就說“知”通“智”對稍有點文言積累的學生而言,幾近常識,但有些考生卻不顧上下文和平時的積累,在關鍵詞“知”的字面理解上過不了關而選錯。
【例2】﹝09福建高考參考卷﹞8.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①,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③,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注]①濟眾:周濟大眾。②堯舜其猶病諸:病,不足;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子貢想以博施于民、濟助眾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于認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堯舜那樣的圣王才能夠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孔于“推己及人”的 “恕”,從愛自己推及到愛父母子女,再推及到愛天下的老人幼兒。
c、孔子認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騖遠,勸子貢從淺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樣的,所以以自身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種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從尋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來闡明關于“仁”的基本主張。
【答案】a
【誤點點示】本題考查對孔子“恕” 、“仁”及其關系的理解, a錯在“只有堯舜那樣的圣王才能夠做得到”,很多考生以為它正確,除了“想圣人當然”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無法理解關鍵句“堯舜其猶病諸﹖”的“字面義”----“堯舜大概還擔心做不到這樣(“這樣”指子貢所說的仁道-----筆者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