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文化經典閱讀題易誤點與對策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注]①色,臉色,此處指好臉色。難,不容易。②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③ 饌:吃喝。
(1)下列對以上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孝敬父母就要不違背他們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難做到的是始終心甘情愿,和顏悅色。
b.孔子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認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時,與父母相處要依禮而行;父母過世以后,喪祭也應合義合禮。
c.父母常常為子女的疾病而擔憂。作為子女,更要擔憂父母的疾病,盡量減少父母為自己擔憂,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認為子女盡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讓父母先吃,只要他們衣食無憂,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認為,孝為人之本。結合上面的材料,聯系現實生活,請你談談對孔子“孝”的認識。(3分)
答:
【參考答案】
8.(1)d(子女盡孝不僅要按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內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2)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就是依禮而行,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是社會文明形成的標志。我們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讓“孝”成為構建現代和諧社會的助推器。
【參考譯文】
孟懿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替孔子趕車子,孔子便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回答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道:“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子夏問孝道。孔子說:“兒子在父母前經常有愉悅的容色,是件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有肴,年長的人吃喝,難道這竟可認為是孝么?”
孟武伯向孔子問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
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爹娘就行了。至于狗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地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怎樣去分別呢?”
六,(09龍巖市質檢)8.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①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②,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
[注]①至:極。②幽、厲:謚號名。譬如周幽王、周厲王。
⑴下列對以上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曲尺和圓規是方和圓的最高標準,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觀點。
b.人們行事是否做到“敬”、“愛”,孟子認為應以“君”、“臣”為標準。
c.孟子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說明治國如果實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