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40
3、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反映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一個又一個地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問號。(“一個又一個”是個名量短語,卻被當成動量短語來限制動詞“形成”。這是典型的名量和動量的不分。這里應該把這個名量短語放在“形成”的后面,讓它充當“問號”的定語。)
(十)、關注一些特殊的短語
有些短語在我們平時的口語中經(jīng)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人們已經(jīng)習已為常,覺得也沒有什么錯,因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沒有造成費解或誤解,但是書面語是要求用語的絕對準確的,不可能允許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公文中,更是不允許出現(xiàn)那些不規(guī)范的用法。我們也不可能用不規(guī)范的口語來要求或限制規(guī)范化的書面語。這正如我們不能用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規(guī)范法律一樣,我們只能用法律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剔除“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的”的想法,而有意識地用規(guī)范的漢語語法來檢查那些不規(guī)范的用法。
1、“目的是為了”。這個短語中“目的”和“為了”都表示“目的”,從而造成用語的重復,必須刪掉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美國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是為了摧毀伊拉克生產(chǎn)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還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2、“大多以……為主”。“以……為主”中隱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語上的重復。也應當刪除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大學里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企業(yè)里的設計者也有。
3、“減少了……倍”。漢語里“倍”是“多于……”的意思,所以“減少”是不能用“倍”的。“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百分數(shù)或“成”),但我們平時的電視里、報紙上、廣播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這種說法,但這是不科學的。應該予以糾正的。如:
該站平時的日客運量都在兩三萬人,但今年由于受“甲流”等因素的影響,日客運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減少了三倍。(應改為“減少了70%”或“減少了七成”)
4、“約……左右”、“近……左右”;“×余……左右”
這三種形式,前兩個中“約”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過某個數(shù)量,而“左右”則有“接近或超出”兩個意思,因而造成語意的矛盾。“×余”是“多出”某個數(shù)量的意思,和“左右”表達的意思也是矛盾的。所以這類情況都是不規(guī)范的用法,都應當予以糾正。
5、“達……多(以上)”、“達……以下”、“超過……以上”
在這兩個短語中“達”是指向上或向數(shù)量多的到達某點,其本身含有“多于……”之意,所以第一個短語中的“多(以上)”是多余的,而第二短語中的“以下”則是和“達”矛盾的。第三個短語所犯的“重復多余”和毛病。不能這樣使用。例如:
據(jù)北京市體檢中心的統(tǒng)計,去年北京市參加高招體檢的考生共84362人,專業(yè)受限的占18%,多達6900多人以上。
四、 高考病句題16種規(guī)律總結
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考查的病句類型有六種,即: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綜觀歷年的高考語文病句辨析試題,其所選的病句錯誤類型都是十分“典范”的,雖然通過各種措施增加迷惑性,但總體來說,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規(guī)律可尋,如果抓住這些“病征”順藤摸瓜,加以甄別,就更容易判斷出該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種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