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40
(2)、縱觀20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取決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國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看最后的一個判斷句,主語是“國民素質”,它是一種“因素”這個可以從“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看出,而“是”后面的賓語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它們是形容詞性的,不能做賓語,所以句子最后缺少了名詞性的中心語“因素”。)
(3)、巍巍長城逶迤萬里,雄偉壯觀。她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偉大祖國的天然屏障。(“長城”是“天然屏障”搭配不當。)
6、關注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
在考題中,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也是考查的重點。出現的頻率也是相當高的,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以下一些:“以防”、“防止”、“勸阻”、“阻止”、“避免”、“忘記”。否定句主要應該關注雙重否定句和疑問句中鉗套否定形式的句子。這些詞語和句子經常出現的錯誤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特別是第一種情況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忽視,從而造成誤判。而三重否定又常常被考生當成是正確的句子,因為它很拗口,很費周折,讓人難以判別它的正誤。下面舉例分析。
(1)、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通過。(“阻止”含有否定意義,而后面又緊跟了一個否定“不再”,使得語意費解,含義模糊。應去掉“不再”。)
(2)、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不安全、侵權、不誠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此句濫用否定,造成表意相反。應把“防止”和“不”都去掉。)
(3)、正因如此,所以莊子說:當你做好事的時候,不要以追求榮譽為目的;當你做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觸犯法律。(把意思表達反了。)
(4)、我們并不完全否認這部書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濫用否定,構成三重否定,把意思表達反了。應去掉“沒有”并做適當調整。)
(5)、專家認為,減少煙害,特別是勸阻青少年戒煙,對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勸阻”和“戒煙”都有否定的意義,這樣使用反而把意思表達反了。)
(6)、為了您的人身安全,請勿用左手啟動家電,以防萬無一失。(“以防”和“萬無一失”都具有否定意義,如此使用就把意思表達反了。)
7、關注幾種復句
復句在表意方面比單句更復雜,邏輯性更強,所以人們在使用復句時特別容易出錯。而經常出錯的復句主要有下面幾種:
(1)因果復句。因果復句按說是出錯率最低的復句,但恰恰是這一點,使考生判斷起來更困難。判錯的可能性更大。因果復句,標志不用說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這類詞,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前后句是否構成必須的因果聯系,也就是說,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