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40
例句1改法一: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
例句1改法二: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例句2改法一:水的化學成分是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
例句2改法二:水是由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化合而成的。
2、第二種情況是“中途易轍”,即一句話說了一半便撂下去說另一句話。常常是中途變換話題而使前半句話成了游離于句子之外的成分例如:
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解析:該句用主語“中國人民”說了半句(主語后邊帶一個狀語,沒有謂語),卻又用“中國的革命”作主語另起一句。根據上下文可以采取不同的改法:
改法一: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面目一新,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改法二:自從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下列兩句犯了同樣的語病,你能修改嗎:
①車間在沒有增加人員的情況下,我們調動群眾積極性,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
②附中全體教工,在黨委的熱情關懷下,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例如:
①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② 教工樓的燈都熄了,唯有張老師的辦公室還亮著燈光
③ 這個村莊對我是很熟悉的。
④我兩次看見他從這個工廠走出來,我才知道這個熱心幫助病人的老人原來是個工人。
解析:例①②是自相矛盾。①中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中的一個”呢?例②中既然燈“都熄了”,張老師的辦公室怎么“還亮著燈光”?例③是主客顛倒,應該是“我對這個村莊是很熟悉的”。例④憑兩次看見老人從工廠里走出來就斷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強加因果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高考經常考查的一個項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歧義句,受時間、場合、停頓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1998年和XX年高考都曾拿出一個小題專門考歧義句的理解與辨析。表意不明可分為“歧義”和“費解”兩類。“歧義”是一句話有兩種講法,都是表達不明白,讓讀者傷腦筋。“費解”指一句話沒說清楚,讓讀者無法理解
l、歧義——兩種解釋都可能。例如:
① 縣里的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
② 現全渠已勘測完畢144華里
解析:例①是讓“15日”去,還是“15日以前”去?都有可能。如果讓 “15日”去,刪去“前”字,如果是“15日以前”去,應在 “前”字前加“以”字。例②沒有說全渠有多長,如果全長144華里,那么該說“全渠144華里現已勘測完畢”;如
果144華里只是全渠一部分,那就不能說“完畢”,該說“現全渠已勘測了144華里”。
請試著分析下列幾個句子,看看能有幾種不同的理解:
①他的發理得好。 ②這飯不熱了。
③這個人誰都不認識。 ④我校圖書館收藏了魯迅的書。
⑤關心的是他的母親。 ⑥最喜歡的是她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