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點闡釋講義2
15、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鄙掀瑢懙氖悄贻p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6、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比娨孕∫姶,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17、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8、鋪墊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9、虛實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比木洹盁o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2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