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點闡釋講義2
開篇“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所用的名詞及術語,傳達出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稱“蓮花”,后兩個稱呼淺近通俗,而“菡萏”則有一種莊嚴之感。“翠葉”也即“荷葉”,而“翠葉”之“翠”字,則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聯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貴之名物,也同樣傳達出了一種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綴以“香消”二字,又于“翠葉”之下,綴以“殘”字,詞人對如此珍貴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盡在不言中了。若改為“荷葉香銷荷葉殘”,雖意義相近,音律盡合,但感受卻已全非了。
過片兩句,寫得尤為哀切動人。“細雨夢回雞塞遠”指思婦在夢中夢見征人,及至夢回之際,則落到長離久別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則遠在雞塞之外。至于夢中之相見,是夢中之思婦遠到雞塞去晤見征人,還是雞塞之征人返回家中來晤見思婦,則夢境迷茫,不可確指,也不必確指的。“細雨”二字,雨聲既足以驚夢,夢回獨處時,雨聲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將上下兩句合看,方能體會此“細雨夢回”、“玉笙吹徹”之苦想與深情。這二句情意雖極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與形象卻極為優美。
二是描寫美人遲暮的,其對人物的外部動作與內心感受捕捉相當細膩,文字往往也極為精美。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月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的上片寫閨中女子春眠懶起,意緒慵遲的情景。起句將眉喻為山,初見文心。疊,相當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次句寫懶起女子的睡態,從行云流動設喻,生動地傳寫出鬢發輕籠拂揚之狀。一個“度”字使鬢發有了飛動感受;一個“欲”字又賦人的鬢發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則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顏的美艷。整句活畫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嬌慵神態。三四兩句寫她梳妝打扮的情景。這女子懶懶地起床,姿態嬌慵,無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畫眉、弄妝。這里“懶”、“弄”、“遲”三字,富有表現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態,不言自喻地刻畫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寫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鏡、著衣的情景。前兩句寫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鏡仔細照容,人臉與插戴的鮮花交相輝映,臉如花,花映臉,花容月貌,相互輝映。結拍兩句,寫女子穿上成雙成對的金鷓鴣的羅襦。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有所感觸。行文至此,溫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語言技巧揭開了女主人公懶起、遲妝、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領神會。
三是借思婦閨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李商隱在《嫦娥》中這樣寫道: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靈藥式”的情緒,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人生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世俗,追求高潔的世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承受孤獨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