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點闡釋講義2
21、點化 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句子。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一句點化了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nèi)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
22、比喻 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熟知的、淺顯的事物作比,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生疏的、深奧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古典詩歌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形象,強化對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以生動的形象強化表情達意,從而深化詩歌的主題。如賀知章的《詠柳》巧妙而形象地將春風喻為剪刀,表現(xiàn)得自然有活力。
23、夸張 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說話時有意將事實夸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夸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描寫,表現(xiàn)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24、比擬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采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lǐng)起前后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jié)構(gòu)綿密,構(gòu)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25、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币杂⑿勖廊说母F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保ɡ畎住对街杏[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26、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tài),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diào)。
27、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 兼及“明月”和“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