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點闡釋講義2
5:即景抒懷詩
指的是詩人因眼中所見引起了心中的某種感觸,于是描繪當(dāng)時的景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與借景抒情詩先有“情”,后有“景”,詩人是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懷詩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觸動而起的,這類詩作題材廣泛,詩人往往是興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這類詩該如何欣賞呢?
首先,要欣賞即事感懷詩的“事”與“懷”結(jié)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這首唐詩: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龍鐘:淚水淋漓沾濕的樣子。
詩的前兩句抒寫自己離開了故鄉(xiāng),立馬在西域路上。回望長安景色,一種從未有過的孤寂凄涼之感襲上心頭,不禁思鄉(xiāng)念親,雙淚痛流。這里真實而率直地抒寫了詩人的這種心情,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后兩句生動傳神地寫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職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帶個報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這里突出了環(huán)境的荒涼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詩人對親人真摯、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詩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這瞬間的觸動所表達的感情正是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一經(jīng)詩人用藝術(shù)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義。詩作在平易之中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
其次,我們還要體味詩人所抒之“懷”是否真摯感人。
我們來看唐人崔護具有傳奇色彩“本事”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關(guān)于此詩的“本事”是這樣的:“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shè)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tài),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發(fā)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后絕不復(fù)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本詩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shè)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起讀者對前后情節(jié)的許多美麗想象。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穿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回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感慨。全詩沒有主觀情感的直接抒發(fā),只是把自己兩度游春的所見集中到都城南莊一個普通的村舍門口,通過兩段情景的鋪敘,兩相對照,喜悲相襯,一揚一抑,突出表現(xiàn)了風(fēng)景依舊、佳人渺渺的無限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