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文言文分析綜合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確 b.死不還踵 踵:腳后跟(還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導.... d.察其黨與 察:仔細看....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被創流血,至難也 碧水東流至此回 b.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若風之搖草木
c.百工維時,庶績咸熙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
(3).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非崇善廢丑,(則)不向禮義 b.無法不可以為治也,(故)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c.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重禮義教化思想的一組是
①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②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③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④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風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禮義教化是國之大事,百姓知禮義國家才能興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歸,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會任用那些對自己唯命是從的人。
d.治國離不開嚴刑峻法,否則就會人心渙散,亂象叢生。
(6).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斷句。(5分)
太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曰 瑀 少 號 矢 得 良 弓 矢數 自 謂 無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問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矢不 直。朕始寤向者辯之未精也。反以號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