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文言文分析綜合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菩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撓:阻礙。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動民眾的一組是
①禁人喪葬不得侈長 ②詣聞乞還者數千人③百姓耆老為禱請 ④其為民愛若此⑤使中黃門慰問 ⑥后聞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時好讀經書,常用休息日從師學習,精通《詩》《禮》二經,長于論辯。任上蔡令時執政平穩,不做偏激之事,體現了寬厚的風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時,認為虎豹黿鼉所以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們,應屏除貪欲,撤除檻阱;對于共祠唐、后二山的習俗,主張不應當因此肆擾百姓。
c.宋均在尚書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績,固而深受皇帝賞識。他因病請求辭職時,皇帝給他優厚待遇,不僅派人問候,同時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認為煩苛的人,可能廉潔守法,而那些狡詐刻毒的人,卻會帶來災禍;早年任尚書令時即想以此向上陳告,只是限于當時形勢,因而未敢上奏。
(4).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
譯文:
(2)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
譯文: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安重榮,小字鐵胡,朔州人也。重榮有力,善騎射,為振武巡邊指揮使。雖武夫,而曉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重榮拔劍授其父,使自殺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從傍詬罵,奪其劍而逐之,問之,乃繼母也,重榮叱其母出。重榮起于軍卒,暴至富貴,而見晉高祖自藩侯得國,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雖懷異志,而未有以發也。是時,高祖與契丹約為父子,契丹驕甚,高祖奉之愈謹,重榮憤然,以謂"屈中國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此晉萬世恥也!"數以此非誚高祖。契丹使者往來過鎮州,重榮箕踞慢罵,不為之禮,或執殺之。是時,吐渾白氏役屬契丹,苦其暴虐,重榮誘之入塞。契丹數遣使責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對使者鞠躬俯首,受責愈謹,多為好辭以自解,而姑息重榮不能詰。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過鎮,重榮侵辱之,拽剌言不遜,重榮怒,執拽剌;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言。高祖患之,為之幸鄴,報重榮曰:"前世與虜和親,皆所以為天下計,今吾以天下臣之,爾以一鎮抗之,大小不等,無自辱焉!"重榮謂晉無如我何,反意乃決。重榮雖以契丹為言,反陰遣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相結。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欲因以窺中國,故不加怒于重榮。其冬,安從進反襄陽,重榮聞之,乃亦舉兵。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晉軍。重榮聞彥之降晉,大懼,重榮以吐渾數百騎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斬首以獻,高祖御樓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