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三閱讀與鑒賞教案(共33課時)3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如果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二、虛詞
1.以
(1)以其無禮于晉(連詞,因為)
(2)敢以煩執事(介詞,拿,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4)越國以鄙遠(連詞,相當于“而”,表順承)
(5)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6)闕秦以利晉(連詞,表目的)
2.而
(1)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2)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連詞,表承接)
(4)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表轉折)
3.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為什么)
(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4)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一說句末語氣詞)
(5)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
(6)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
4.之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是寡人之過也(助詞,的)
(4)夫晉,何厭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5)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后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6)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7)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5.其
(1)以其無利于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3)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4)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5)吾其還也(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
6.且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表并列,又)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二、實詞
1.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通“缺”,侵損,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