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必修一
(學生討論明確)
⑴ 選取有意義的小事來表現人物性格。
⑵ 善于抓細節來抒發感慨。如反復強調劉和珍“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⑶ 運用人物的肖像描寫。
⑷ 運用反襯手法。如用劉和珍的善良可愛反襯反動派的兇殘和反動文人的下劣。
⑸ 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思想深刻,感情強烈。
2、以第二部分為例,說明文中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如何綜合運用?
(學生討論明確)
這一部分包括三個段落,記敘、抒情、議論,交錯融貫又各有所重,感情起伏回蕩、激昂而又深沉。第三段以劉和珍與我的師生關系的議論為發端,轉入記敘。魯迅先生的感情也從第一大部分的憤激,轉為舒緩。但是到第四段又由記敘進入議論、抒情,在記敘中連用“然而”、“但”等轉折語,層層遞進,感情再次迸發。在第五段開頭就用“但是”一轉,由上段的議論轉到記敘劉和珍等遇難的經過,結尾再用“但是……”一句揭穿劊子手們的猙獰面目。對中外殺人者的義憤已經到了無法遏制的地步。
五、寫作素材積累
1、積累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2、課內經典:
⑴ 警示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對偶句: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⑵ 創新句:我已經出離憤怒了。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
3、相關經典:
⑴ 魯迅的經典散文──《戰士和蒼蠅》:
叔本華說過這樣的話: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后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正因為近則愈小,而且愈看見缺點和創傷,所以他就和我們一樣,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異獸。他仍然是人,不過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