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醇、醚、醛類藥物的分析
第一節 醇類藥物的分析
典型藥物有乙醇、甘油、二巰丙醇和山梨醇。
1、 主要鑒別試驗
(1) 碘仿反應:乙醇在碘液中氧化成甲酸鹽,(2) 有碘仿臭氣并見黃色碘仿沉淀。
(3) 丙烯醛反應: 甘油:與硫酸氫鉀發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氣。二巰丙醇與碳酸鈉類似反應。
(4) 沉淀反應:二巰丙醇與醋酸鉛----黃色沉淀。
二、含量測定:
(1) 碘量法:二巰丙醇有強還原性,(2) 用碘量法直接測定。
(3) 高碘酸鈉(鉀)法:山梨醇和山梨醇注射液的含量測定。
第二節 醚類藥物的分析
麻醉乙醚有如下檢查項目:
1、酸度:醋酸量,易刺激呼吸道。 2、醛類:具刺激性,麻醉時分泌物增加。
3、過氧化物:貯備過程中易產生,二羥乙基過氧化物。
4、異臭:原料乙醇中引入的雜醇油 5、不揮發物
第三節 醛類藥物的分析
包括甲醛溶液、水合氯醛、烏洛托品。
1、 鑒別試驗:
(1) 甲醛的鑒別:具還原性,(2) 能還原具氧化性的金屬鹽類。能還原氨制硝酸銀溶液,(3) 生成銀鏡。
(4) 水合氯醛的鑒別:加水溶解,(5) 加堿試液渾濁,(6) 加溫成澄明兩層液,(7) 產生氯仿臭氣。
(8) 烏洛托品的鑒別:加稀酸加熱,(9) 分解成甲醛和銨鹽,(10) 遇氨制硝酸銀成黑色金屬銀。
2、 含量測定:
(1) 氧化后剩余滴定法:甲醛堿性被氧化
(2) 堿水解后銀量法:水合氯醛測定法
(3) 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烏洛托品的定量分析
第四節 酮類藥物的分析
一、概述:含量測定:撲米酮(氮測定法)、吡喹酮(高效液相色譜法)、富馬酸酮替芬(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鑒別反應:撲米酮:1、遇酸分解,生成甲醛,與變色酸水浴中共熱,顯紫色。
2、與無水碳酸鈉混合,加熱熾燒,分解生成氨氣,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3、 含量測定:(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富馬酸酮替芬
(二)高效液相色譜法:吡喹酮
第十一章 芳酸及其酯類藥物的分析
第一節 水楊酸類藥物的分析
1、 化學性質:對氨基水楊酸鈉溶于水,2、 其他不3、 溶。
本類藥物易水解,阿斯匹林檢查水楊酸,對氨基水楊酸鈉檢查間氨基酚中間產物。
結構:
4、 鑒別試驗:
(一)、三氯化鐵反應:水楊酸及其鹽:在ph4-6,與三氯化鐵反應,阿----紫堇色;對----紫紅色 。
(二)、水解反應:阿司匹林與碳酸鈉加熱水解,加過量稀硫酸,析出水楊酸白色沉淀。
(三)、重氮化--偶合反應:對氨基水楊酸鈉(具芳伯胺基)---橙紅色沉淀。
(四)、紅外吸收光譜:水楊酸、貝諾酯、對氨基水楊酸鈉。
5、 阿司匹林的雜質檢查和含量測定:
檢查: 1、溶液的澄清度:碳酸鈉試液中的不溶物,碳酸鈉試液中應澄清 。
2、水楊酸:水楊酸酚羥基與高鐵鹽作用生成紫堇色。對色比較不得更深。
3、易炭化物:檢查被硫酸化呈色的低分子有機雜質。
2000規定阿片(0.3%),阿腸溶片(1.5%)以比色法控制水楊酸量,阿栓中游離酸(1.0%)以高效液相。
含量測定:1、中和法:直接滴定法(用乙醇不溶劑) 兩步滴定法:用于片和腸溶片測定
2、高效液相色譜法:用于阿司匹林栓劑的含量測定。
6、 對氨基水楊酸鈉的特殊雜質檢查和含量測定:
(1) 間氨基酚雜質的產生及其檢查方法:
間氨基酚導致變色,有毒。對x不溶于乙醚,間x溶于乙醚,兩者分離,用hcl滴定。
(2) 含量測定:芳伯胺基,(3) 酸性中用亞硝酸鈉滴定法(重氮化法),(4) 永停法指(5) 示終點。
第二節 苯甲酸類藥物的分析
苯甲酸鈉含量測定:與鹽酸生成苯甲酸,
雙相滴定法:苯甲酸易溶于水,水液呈堿性,用水-乙醚溶料低常醚嗡岬味ā?br>第三節 其他芳酸類藥物的分析
1、 化學結構與鑒別試驗:
氯貝丁酯分子中酯結構與鹽酸羥胺及三氯化鐵作用,形成有色異羥肟酸鐵,顯紫色。
紫外特征吸收和紅外光譜均可 。
2、 雜質檢查:中間產物對氯苯氧異丁酸,3、 控制酸度
1、 酸度:制備2、 中鹽酸硫酸。
3、 對氯酚:合成起始材料對氯酚,4、 用氣相色譜法檢查。
5、 揮發性雜質:合成過程中,6、 用氣相色譜法。
4、 兩步滴定法:測定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