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的筆法
術的審美修養,但絕不能像現在這樣旨在追求刺激的性泛 濫。飲食男女是人性之本,也一點不錯。但是,人除了吃 飯、男女做愛之外,恐怕還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要不,人 怎樣同動物區分呢?
現在回到文章的本題上來:“枕頭”加“拳頭”等于什 么?是文化的繁榮,還是文學的墮落?是審美品格的提高,
還是欣賞趣味的下降?是為國家賺錢支援了 “四化”建設,還是污染了社會,有損于精神文明?這顯然并非難解!
這篇雜文采取縱橫交錯、層層深人的分析方法,指明r幾年來 “性文學”泛濫的危害,說明“枕頭”加“拳頭”只能足文學的琯落, 污染了社會,有損于精神文明。
11.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即憑借一件事情加以發揮,表述作者的觀點。這“… 件事情”是由頭,是闡述問題的發端,它必須和文章表述的觀點有內 在的聯系。借題發揮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方式。運用得好,可以引 發人們進一步思考問題。魯迅寫過許多借題發揮的雜文。193]年2/j 7日,中國共產黨員、革命青年作家李偉森、柔石、白莽、胡也頻、 馮鏗五人,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他們高唱國際歌壯 烈犧牲,用年青的生命撰寫了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第一篇文章”。 同年三四月魯迅連連發表雜文,揭露反動派的罪行!吨袊鵁o產階級 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是一篇深沉的悼文,借五位烈士的悲壯就義, 無情地揭露了敵人的卑劣和兇殘。這對于在敵人的刀叢中艱苦奮斗的 革命文學運動,是響亮的進軍的號角。文章指出,反動派雖然殺氣騰 騰,但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陣營的力量是不可摧的,革命文藝,雖處在 萌芽階段,但它“仍然滋長”。
12.著眼一詞
著眼一詞,通過剖析一個詞、一個成語、一個短語來揭示-坤觀 點。雜文常常是措千理于局中、融萬匯于筆端,論題要集中到一點
上。這一詞、一語猶如“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大千世 界人情世故的千姿百態。《“疑似”可古為今用》(曾敏之)通篇圍繞 “疑似”做文章,認為“疑似”可作為知人論世的古訓。文中引用 《呂氏_秋•疑似》: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之所•表,患劍之似吳干......,相似之道,此愚者 之所大惑_廠而圣人之加慮也。
這就是說,有些石頭看來像寶玉,有些劣劍看來像莫邪干將所得 的名劍,令人迷惑。如何辨認呢? “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察之必于 其人也!比藗儗Ρ砻嫦嗨频臇|西,不可貿然相信,要加以調查了解, 要向熟悉的人調查,作出判斷。即使堯、舜、禹一起走到長草的積水 地區迷了路,也會問牧童;走到河漢縱橫地區要過河,也要問漁翁。 要問忠奸、善惡、功過、是非、真偽,應該問人民群眾。這篇雜文說 明:有人儼然以香港人代表自居,并用“香港的民意”作為籌碼,迷 惑人們,以圖混水摸魚,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