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的筆法
這篇雜文中心論點是:我們的文藝創作,不要盲目地追求數量, 要重視質量,要有“質量第一”的觀念。如俗話說“寧吃鮮桃一口, 不要爛杏一筐”。這個觀點很有現實意義。文章第一段,提出現實生 活中的一種現象:各省作家協會每年總結工作總要講講他們這一年出 版了多少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評論等等。這里有個問題, 是否數量多就等于成就大呢?本文作者感到這里大有文章。于是,提 出了一般人不大留心或者不常思索的問題。文章第二段,開始進行分 析。作者認為:文藝創作的成績以量來計算,是一種標準,“但是否 數量越多,就成績越大呢?”值得反思。文藝作品也是一種產品,但 它和生活日用品不大一樣。這是進行類比分析。文章指出:工廠生產 十萬雙鞋,比五萬雙多產一倍,有一部分“二級品”也可以賣出去。 而文藝作品,“一部真正優秀的作品比之十部甚至百部平庸的甚至低 劣的作品,還要有價值得多!本癞a品和物質產品有所不同,盲目 地追求作品數量是不對的。文章第三段,生發開來,進一步來論證: 宋代陸游詩歌近萬首,而唐代杜甫詩作才1400首左右,但不能說陸 游比杜甫更偉大;現代作家張恨水長篇小說有數十種,而魯迅最長的 小說《阿q正傳》不過2.5萬字左右,但不能說張恨水比魯迅貢獻更 大。一古一今,兩反兩正,都在論證文藝作品存在以少勝多、以質取 勝的客觀事實。文章第四段,進一步深化論點:作品多而濫不如少而 精,文藝創作上的濫竽充數只會促使“通貨膨脹”,片面地強調數量
會導致作品貶值,多而濫不如少而精。這就講明了平庸之作的危害。 在前面論證的基礎之上,論點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文章第五段闡明: 對新作者來說,“厚積而薄發”十分重要,要以“少少許勝人多多 許”。今天,再出現“禍棗殃梨”,不僅是浪費紙張、油墨,更重要的 是“浪費了廣大讀者千金難買的光陰”?傊,這篇文章論點突出, 論據有力,論證合乎邏輯,語言簡潔明快。第一段提出問題,第二、 三、四段從幾個不同的側面闡明觀點,通過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對 比分析、通過古今文藝現象的對比論證、通過分析平庸之作與“通貨 膨脹”的關系,深化了論點,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后一段,總結上 文,得出文藝作品要以少勝多、以質取勝的結論。
例文
“貴族心態”漫議
李永斌
二十多年前,“貴族”在中國還是一個口誅筆伐的詞匯,而今卻 不同了,一些人想方設法躋身于“貴族”行列。
某地一普通歌舞廳稍加裝修就變成了 “貴族倶樂部”;某時裝店 擺了幾件名牌時裝就聲稱是“貴族購物中心”。與此相映成趣的是, 社會上有那么一批人喜歡顯示其“貴族氣派”:他們本來有一張純情 的臉,卻要花重金進行“技改”,鑄就一臉“工業美”;頭發原本烏 黑,轉眼間成了黃毛;在外企干了幾天,便吃不慣米飯面條;新、 馬、泰走了一遭,回來就嚷嚷“中國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他們的 “大哥大”利用率一般很高,但常常玩點“到月球上承包工程”的 “假打”;他們的財產還經不起幾次瓜分,但至少要離一次婚。有這樣 一則笑話:某大款的兒子在填寫一表格時問“民族” 一欄怎么填,其父日:“填貴族”。其“貴族心態”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