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2
問:作為一個書人,您覺得書人如今的責任是什么?
答:讀書人也應該是啟蒙者,這是知識分子的道德責任和良心責任,對社會的發展,宜居安思危并葆有遠見。應該清楚世界大勢和文明的普世價值,宜在人本的意義上讀書寫作,為爭取人性的尊嚴和自由而運筆;絕不能滿腦子糨糊昧于大勢卻又振振有辭……
問:現在在忙些什么?有沒有新著面世?
答:工作本身占用的時間已多,只能忙里偷閑讀書寫字;去年出版了《故紙風雪》《大夢誰覺》。今年山花文藝要出一本小冊子已簽合同。平時總是我采訪別人,今天您采訪我,慚愧慚愧,十分感謝。選自《文學界》XX年第7期,有刪改)
1.分析文中首次的問與答各有什么特點? (4分)
2.從全文來看,伍立楊讀書有什么特點 (5分)
3.整合全文信息,總結一下在伍立楊身上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品格? (6分)
(二)干干凈凈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攜手同肩,雙雙自縊身亡。
傅雷夫婦走得干干凈凈,義無反顧,幾乎不留任何痕跡,就像風吹皺一池春水,遂又了無纖痕。傅雷的一生長身玉立,氣宇軒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寧折不彎。他的夫人雍容靜肅,端莊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纏繞秀竹的春藤,溫存有余。二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麗的光芒。一對恩愛夫妻,如膠似漆,舉案齊眉;但真正能夠做到攜手共赴正義,蹈死不顧,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數,貝多芬有句名言:“為了真理,給個國王都不換!” 傅雷做到了,這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寫意。
傅雷走得干干凈凈,從從容容。傅雷和夫人臨走前9月2日夜,曾給他們的親人留下一封僅千余字的最后家書。這封遺書是寫給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遺書寫得筆墨清晰,條分縷析,坦坦蕩蕩,磊磊落落,至今讀來都令人潸然淚下,振聾發聵。從遺書里看到,傅雷的反黨罪證無非是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小鏡子后有蔣介石的頭像,畫報上登有宋美齡的照片;而這兩件東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然而作為一個介書生,即使竭盡全力吶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覺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沒有向任何人申辯,只在遺書中發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痛切的自白:“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黨和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余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該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了!”“士可殺而不可辱”,這是一個多么干凈、徹底、從不茍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凈凈,清清白白。臨走前,他沒有忘記托付朱人秀上繳當月55.29元的房租沒有忘記給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塊女表,一個舊掛表,一張600元的存單作為她過渡時間的生活費,并說:“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愿她無故受累。”如果說傅雷臨走前有什么遺憾的話,恐怕這就是惟一的遺憾,帶著深深的同情的遺憾。要送人或該還人的東西,傅雷都如數家珍,一一道來,共13條。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給朱人秀作為他們的喪葬費。至于圖書字畫聽候公家決定。一切均有安排,決不亂套,就像夫妻兩個要出門遠行,或到國外看兒子,沒有一絲一毫的慌亂和疏忽。一切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動聲色,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