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 》教案
《晏子治東阿 》教案
【教學目的】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及虛詞。
2.篩選信息,準確翻譯文言語句。
【教學重點及難點】
篩選信息,準確翻譯文言語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要點】
一、 通讀課文,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及解釋:
a、景公召而數之曰。 數:責備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責怪
c、倉庫少內。 內:交納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變。
e、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死:為動用法。f、屬托不行,貨賂不至。屬:同“囑”
g、并曾賦斂。曾:同“增”。
h、寡人無復與焉。與:參與,干預。
二、 結合課后練習一、二,理解文中所表達的中心。
三、 結合課后練習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3 1、對下列四句中加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景公召而數之曰。 數:屢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責怪
c、倉庫少內。 內:交納 d、便事左右。便:隨機應變地,隨意地。
3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說明,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臣請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親自考察。
c、貨賂不至。 貨賂:錢財禮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兩拜。
(1) 重點詞語。
數之:責備。
大誅于子:責罰。
屬托:走后門。
貨賂:錢財。
權家:在朝中掌權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