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 》教案
c.①④ d.②③⑤
解析:選b此題應該注意題干中“正確做法”四個字.
①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請求。 ③是景公稱贊晏子的話。④是晏子第二次治理東阿故意采用的錯誤做法。⑥是晏子治理東阿的業績。所以只有②和⑤正確
7.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先前治理東阿,三年恪盡職守、廉潔自律、—心為民,雖然把東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卻遭受到景公的責怪,而且還要大大地責罰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東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廣征多斂、少向國家交納賦稅的策略,結果盡管沒治理好東阿,百姓饑餓難挨,但景公卻迎接祝賀,并且贊揚他有成績。
c.晏子治理好東阿時遭責罰,治理不好時卻反而受到贊賞。究其深層原因,不難推斷出是景公偏聽偏信、不做實際凋查研究所致。
d.面對偏聽偏信,不做實際調查研究就輕下結淪,從而賞罰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經不屑再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為“東阿王”、“無復與焉”,也不能動搖他“乞骸骨”、“避賢者之路”的歸隱決心,晏子再沒有為景公效力。
解析:選d 景公并沒有封晏子“東阿王”,是否繼續再為景公做事,教學設計>文章也沒有明確交代
8.翻譯
(1)“前臣之治東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前我治理東阿的時候,不聽從私人請托,不接受財物送禮。
(2)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
解析:你退下去自已仔細反省吧,我要對你進行大大地責罰。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發乘于民,三請,不見許。公命柏遽國,致能歌者。晏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見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壞室鄉有數十,饑氓里有數家,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饑餓不得糟,敞撤無走,四顧無告。而君無恤,曰夜飲酒,今國致樂不已。馬食府粟,狗履芻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窮而無告,無樂有上矣;饑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嬰隨百官,使民饑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嬰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請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從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趨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內。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請率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彼彀萦谕。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撩,使足以畢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三日而畢。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攢肉撤酒。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種,薪撩萬三千乘;壞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內奶食,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請左右與以歌弊娛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釋: ①任器:裝粟米的容器 ②數量:艱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