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資料:現代文閱讀專題1
一、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教學建議“理解文中重要的詞語的含義”,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分值常超過3分。本專題復習的目標,一是讓學生明確文章中哪些是重要詞語,以便平時閱讀時加以留意和揣摩,提高閱讀能力;二是高考考查涉及到哪幾種類型,并作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提高解答這幾種類型的題目的能力。 要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特別留意這樣五類詞語:①體現全文主旨的詞語;②文章著重要說明介紹的核心概念;③體現作者意圖和情感傾向的詞語;④比較復雜的語段或句子中的代詞(起指代作用的詞語);⑤含義深刻含蓄的詞語;⑥在文中起結構性作用的詞語。 關于本考點所涉及的考題類型及解題的要點,在“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欄目中已作了詳細的說明。 專題中的幾個欄目均圍繞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幾種類型設計的。重點放在詞語的指代內容概括、概念的理解和詞語在文中的情景義的理解上。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設題,意在讓學生經過思考對本專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有所了解,引發興趣并引出問題,為后面的探究作鋪墊。使用時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暴露出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可根據需要再補充幾個思考題加以拓展,教師在點撥中可初步引出相關的知識和解題要領。 二、問題磁場 1.一位外出打工的父親,對他的兒子感慨地說:“兒子啊,你真的要好好讀書,沒有文化的打工真苦:吃不著苦的苦比吃苦的苦還要苦!”兒子聽了不解其意,這么多的“苦”,什么意思啊?你能幫他解釋這6個“苦”嗎? [點撥]此題是對多義詞在文中含義理解的考查。分析時可先分類再結合語境分析:第2、4、5個為一類,為“勞苦、辛苦”;第3個為一類,為“困苦”;第6個為一類,為“痛苦”;從文中的冒號分析,第1個“苦”應是后面幾個“苦”含義的總括,即勞苦、困苦和痛苦。 2.行文中為了簡潔,常用代詞或詞語來指代,而閱讀時則必須恢復它們所指代的內容,才能準確理解。下面語段中加點詞語分別指代什么?并說說你是怎樣確定的? 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采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它們便把最后一線生的希望寄托在一線石縫里。盡管它們也能從陽光分享到溫暖,從雨水里得到濕潤,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么嚴峻。